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法,中医八大治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之一,在中医古籍中有丰富的记载与论述。本文以“下法”为纲,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基于《金匮要略》,对其所记载的有关下法的病证、治则、方药等进行提取、总结与归纳。研究自先秦至今的各家医学关于下法的文献,对下法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概括总结。结合后世医学专家临床验案,探求仲景“下法”应用的学术思想。旨在揭示仲景在疾病治法中有关下法证治的学术思想,以期对现代中医学临床疾病诊治有所借鉴。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搜集1980年以来关于仲景下法的文章40余篇,分析梳理关于下法在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资料,整理总结下法在当今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的应用情况,以及部分下法方剂的创新使用进展。对仲景下法的现代文献研究及临床应用加以综述。第二部分,从《黄帝内经》追溯下法的起源,到仲景开创辨证应用下法,促进中医下法理论体系的形成。梳理历代医家对仲景下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研究讨论仲景下法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变化。第三部分,以仲景下法的历史沿革为基础,将古代典籍对下法的记载进行总结与归纳,通过提取与概括,对狭义与广义之下法进行探讨。第四部分,将仲景《金匮要略》中下法的相关条文提取归纳、分类总结,将金匮中的下法分为苦寒泻下、温下、润下、峻下去积、攻下逐瘀、攻下逐饮、行气通里、解表通里、和解通里九个类别。在每一类中详细的列举相关的条文方药,从有关病证的分析、治则治法、方药的组成配伍、转归等方面,结合仲景对古文献所载下法的继承与发展,阐述下法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与临床指导意义。第五部分,将仲景《金匮要略》中使用下法的禁忌以及误下所致的变证一列举并探究其因,总结《金匮》中防止下法伤正的方法。指出应用下法当适时、适度,避免因应用不当而损伤人体,对临床中下法的正确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第六部分,将从《金匮》下法的应用原则、下法应用特点、下法方剂的常用药三个方面对仲景《金匮》下法理论和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以“攻其所得”为下法应用原则;分清寒热虚实、辨明疾病部位、顾护阴阳、顾护脾胃、可因势利导、可兼顾表里是下法的应用特点;从下法的代表药物、方剂入手,通过认真详尽的比较与分析,继而探究这些药物在不同方剂中的不同作用,以及仲景下法的用药特点和规律。第七部分,通过对诸多名医医案进行分析整理,选取名医大家刘渡舟等对仲景下法应用于临床的部分验案,以阐明仲景下法在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第八部分,对全篇文章进行总结。下法是通过运用具有通导、行水、逐瘀等作用的方药达到逐邪外出目的的治疗大法。在现代复杂的医疗环境下,加之一些媒体网络过分的宣传夸大补法的治疗作用的舆论中,用药多苦寒峻猛的下法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中往往不被重视,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本文基于《金匮要略》,系统地研究仲景下法的历史沿革和当今理论发展,分析探讨下法证治特点,方剂的组方和配伍规律,以及临床应用。希望对进一步丰富下法理论,扩大下法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有昕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