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第一位获此奖项的非裔黑人女作家。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使她能够以特有的视角来审视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并以小说这种形式来关注和记录黑人女性的命运。因此,在她的经典之作《所罗门之歌》中,虽然男性人物看似占据主人翁的位置,但其实处于种族主义与男权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才是作者关注同情的主要对象。
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几个不同类型的黑人女性形象,探索了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和文本价值。
第一章简要概况了黑人女性主义、托尼·莫里森的黑人女性主义观点。首先介绍了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性;然后简要叙述了黑人女性主义的兴起、发展、代表的理论家及其主要的观点;最后介绍了莫里森的黑人女性主义立场。
第二章结合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分析了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对黑人女性的双重迫害。白人价值观的内化使露斯和哈格尔沦为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第三章研究了觉醒的黑人女性形象--科利西娜、丽娜和彼拉特。她们的觉醒与第二章的两个女性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分析科利西娜对爱情和独立的追求、丽娜对奶娃和父亲的指控、彼拉特的觉醒到最终的解放,女作家向读者暗示了黑人女性的觉醒在黑人女性解放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主要从作者的写作技巧入手,探索莫里森是如何对传统黑人妇女的模式化形象进行颠覆的。主流文学主要构建了四种常见的黑人女性原型:女保姆、女家长、福利母亲和无耻的荡妇形象。主流文学对黑人形象的歪曲,目的是为了维持黑人女性的从属地位。在彼拉特、瑟斯身上,莫里森颠覆了白人文化中“专制的女家长”、“顺从的黑人女仆”形象,重塑与还原了黑人女性的正面形象。
第五章论述了莫里森的作品给黑人女性的启示。通过对不同黑人女性的生活、心理和命运的重现,莫里森试图给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以启示:在白人与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黑人文化的传承、黑人女性的自尊和自我肯定、独立自主、母亲的教导、同性的互助、两性平衡、黑人社区的团结等对黑人女性的生存解放都至关重要。
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出路的建议不仅能给处于白人与男性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以启迪,对于美国其它边缘化的女性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从而使这部小说的主题具有了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