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鲷科(Sparidae)鱼类隶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广泛分布于温带及热带沿海,不仅捕捞量大,养殖产量高,且多数种类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世界重要的经济鱼类。鲷科鱼类是中国东南沿海底拖网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其中真鲷(Pagrus major)是我国海洋“四大名鱼”之一,与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平鲷(Rhabdosargus sarba)等同为我国近海重要的养殖对象,但近年来真鲷已不能形成鱼汛,黑鲷、平鲷野生资源急剧下降。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沿海11个群体238尾真鲷(含1韩国群体),12个群体266尾黑鲷及6个群体137尾平鲷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旨在了解中国鲷科鱼类的遗传背景,为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结果如下:1.真鲷:1)总体表现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样性(Hd=0.996±0.001,π=0.022±0.0004),其中莱州群体遗传多样性(Hd=0.533±0.032,π=0.009±0.0043)明显低于其余10个群体(Hd:0.989~1.000,π:0.020~0.023)。2)在邻接树上聚为3个分支,但没有较明显的地理结构;分支间分歧时间约为50.0~13.0万年前(中更新世时期),可能是受到更新世冰期循环的影响。莱州群体与其余10个群体间存在高度分化(Fst值为0.240~0.399,P<0.01);北部湾北海群体与除莱州群体外的东港、崂山、韩国群体及大亚湾群体间存在低度分化(Fst值为0.058~0.110,P<0.05),可能是由于琼州海峡及雷州半岛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隔。真鲷整体及3个分支的中性检验、不配对分析和R2检测均表明历史上发生过种群扩张,扩张时间为30.3~7.8万年前,推测是受到海平面变化时海侵的影响。3)广东沿海真鲷产量相对较高,其中大亚湾是真鲷产卵场之一,且遗传多样性较高,建议优先保护;渤海莱州群体遗传多样性远远低于其余群体,为避免种群不断缩小最终灭绝,也需要加以保护。2.黑鲷:1)总体遗传多样性较真鲷低,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低核苷酸多样性(Hd=0.994±0.001,π=0.0074±0.0002)特征,其中营口群体遗传多样性(Hd=0.934±0.051,π=0.0050±0.0006)最低,大亚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Hd=0.986±0.013,π=0.0085±0.0005)。2)在邻接树上没有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结构;黄渤海群体间,东海和南海群体间不存在明显分化,但二者间有中低度分化(Fst值为0.040~0.213,P<0.05),推测长江冲淡水对中国沿海黑鲷群体有重要影响。黑鲷总体中性检验、不配对分析和R2检验均表明整体未显著偏离预期模型、核苷酸歧点分布图呈现明显单峰形状,推测黑鲷群体于12.4~3.7万年前(晚更新世时期)经历过种群快速扩张事件,可能与其生活习性和更新世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循环导致的海平面变化有关。3)大亚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建议优先保护;渤海营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且位于分布区的最北端,也需重点保护。3.平鲷:1)总体遗传多样性与黑鲷相近,呈现出与黑鲷相同的高单倍型多样性(0.993~1.000)低核苷酸多样性(0.0063~0.0083)特征,其中博鳌群体遗传多样性(Hd=1.000±0.020,π=0.0063±0.0006)最低,惠来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Hd=1.000±0.011,π=0.0083±0.0009)。2)在NJ系统进化树上,与黑鲷一样没有明显地理结构和谱系分支,且群体整体历史扩张时间(12.21~3.66万年前)与黑鲷相近,可能受到与黑鲷扩张相同的历史地质事件影响。博鳌群体与福州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Fst=0.031,P<0.01),可能是受洋流和沿岸流的交互影响。3)东海福清群体和南海惠来群体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建议优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