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总结慢性硬化性涎腺炎(Chronic Sclerosing Sialadenitis, CSS)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尝试建立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 MDP)诱导的CSS样动物模型。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诊断2005年01月至2014年01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64例慢性涎腺炎患者,通过组织标本的IgG及IgG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中筛选出符合慢性硬化性涎腺炎13例,作为实验组,51例非特异性慢性涎腺炎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临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及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2.应用免疫佐剂与MDP混合注射入实验组大鼠右侧的下颌下腺中,对照组大鼠的右侧下颌下腺被注入免疫佐剂与PBS混合物,两组均每周注射一次,分别注射4周、6周、8周后,取大鼠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分析及ELISA分析,并将大鼠灌流处死,取其双侧下颌下腺、腮腺及胰腺进行组织固定包埋,切片进行组织学分析。研究结果:1.两组之间在年龄和性别上无显著差异。CSS组:大部分患者均因无痛性单侧或双侧涎腺肿物就诊。4例患者存在涎腺以外器官受累(1例胰腺,3例泪腺),组织学以富含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的纤维增生为主要特征,且其中11例可见拥有花形等不规则形状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增生,大量CD68阳性细胞弥漫性浸润。对照组:患者因涎腺反复肿痛就诊,没有患者存在涎腺以外器官受累,组织学表现为多种炎细胞浸润,以及少或无细胞浸润的纤维增生。除一例外,其余病例中增生的淋巴滤泡中的生发中心均形态规则,部分病例可见CD68阳性细胞浸润。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鼠右侧下颌下腺体积均增大。实验组大鼠4周后即出现外周血内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8周后更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8周后对照组大鼠外周血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则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大鼠8周后血清中IgG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大鼠8周后的血清中IgG2b浓度高于实验组(P<0.05)。从4周开始,实验组大鼠双侧下颌下腺中可见纤维化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表现。尤其是左侧下颌下腺,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更明显的炎性改变。研究结论:1.CSS在临床表现上与非特异性慢性涎腺炎差别不大,病理组织学上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但诊断仍需借助IgG4及IgG的免疫组化染色。2.巨噬细胞在CSS病理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3.MDP免疫后的大鼠可出现类似于人CSS的临床病理表现,MDP可能在CSS发病机制的初始阶段扮演一定角色,可能与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参与异常固有免疫应答相关。通过MDP诱导可建立一种CSS样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