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879年科学心理学在德国诞生至今,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中,西方主流心理学体系曾经容纳过众多的心理学流派及其理论。虽然曾经出现过若干马克思主义取向的心理学理论,但作为现代科学心理学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却并未能真正进入西方主流心理学的视野,也从未正式成为西方主流心理学的一部分,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其中的根本原因值得当代心理学工作者深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社会主义苏联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支持下,再结合20世纪前半叶苏联的社会背景,苏俄心理学的发展史独具特色,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一批苏俄心理学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并使之成为了苏俄心理学的主流体系。此后,在整个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在苏俄心理学界的主流地位从未动摇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和主体心理学思想。在苏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体系之内,存在着一个极富特色的研究领域,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心理学”,它以维果茨基学派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为主体,结合苏联社会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征,走上了一条独立的发展道路。纵观全世界范围内的现当代心理学发展史,至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文化心理学”仍然是苏俄心理学独有的分支学科。早在1920年代,为了应对及解决当时科学心理学所面临的学科大分裂危机,维果茨基在对传统心理学理论及实践的全面反思的基础上,试图在苏联建立一种完全新型的心理学,他创立了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并以此作为苏俄新心理学体系的主体理论,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心理学”的雏形。本论文重点论证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渊源,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意识”与“无意识”理论、高级心理机能的起源与发展理论、工具法理论、符号学说、思维与言语学说。其中,关于“高级心理机能”和“思维与言语”这两方面的理论在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具有代表性,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接下来,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笔者简要介绍并分析了国外心理学理论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取向,包括苏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现代西方心理学理论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取向,并详细阐述了苏俄新心理学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苏俄心理学影响下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努力;中国至今尚未建立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心理学”的原因分析;维果茨基道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心理学”的建立及发展的启示。最后,在本文的结语部分,笔者总结了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和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