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量的抗生素药品被用于治疗人类和动物的各种疾病,同时,在畜牧和养殖业上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但绝大部分抗生素在人和动物体内不能被完全吸收,75%~90%的抗生素以药物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随排泄物排入环境,通过不同途径最终进入土壤和水体中,进而造成环境污染。如今,抗生素已是环境中重要的新型污染物之一。喹诺酮抗生素是人畜共用抗生素,在我国,喹诺酮类抗生素已成为第二大抗菌药物。本研究以长春市新立城水库底泥和周边土壤为供试样品,选取两种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和恩诺沙星(ENR),利用OECD guideline 106平衡吸附解吸试验方法,研究CIP和ENR在样品中吸附、解吸规律以及不同环境因素对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概括如下:底泥和土壤对CIP和ENR的等温吸附过程均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相关系数r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其中,底泥对两种抗生素的吸附容量lgKf均大于土壤,且同一样品中,样品对ENR的lgKf大于CIP。CIP和ENR在样品中有明显的解吸滞后现象,在土壤中更加明显。底泥和土壤对CIP和ENR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基本一致,吸附/解吸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解吸阶段和慢速吸附/解吸阶段。CIP和ENR均在6 h达吸附平衡,均在5h达解吸平衡。吸附/解吸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为0.8915~0.9728,呈差异极显著水平;吸附速率常数k1随CIP和ENR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浓度下,CIP和ENR的k1表现为底泥>土壤,说明样品在底泥中的吸附速率比在土壤中快。随温度的升高,底泥和土壤对CIP的吸附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5℃吸附效果最佳,分别占吸附总量的99.65%和99.43%。随温度的升高,ENR在底泥中的吸附量逐渐降低,而在土壤中却逐步升高,在30℃时样品对ENR的吸附趋于稳定,15℃时吸附量最高,约占吸附总量的99.92%和99.65%。CIP在样品中的解吸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ENR在底泥中的解吸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土壤中逐渐降低。随pH的升高,底泥和土壤对CIP和ENR的吸附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pH=5时,吸附效果最好。解吸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说明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CIP和ENR在样品中的解吸。随着CaCl2浓度的增加,底泥和土壤对CIP和ENR的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CaCl2浓度为2.0 mol/L时,吸附量趋于稳定,此时吸附量下降为14.95%~39.11%;随着CaCl2浓度的增加,解吸量升高,当CaCl2浓度为0.5 mol/L时,解吸量趋于稳定,上升幅度为69.95%~99.95%。除Al3+之外,配制电解质溶液的阳离子价态越高,样品对CIP和ENR的吸附量越低,解吸量越高。而Al3+与CIP和ENR中-F基团发生反应,导致吸附/解吸过程异常。随溶液中N、P含量的升高,底泥和土壤对CIP和ENR的吸附/解吸过程有不同影响。P含量的增加均有利于土壤和底泥对CIP和ENR的吸附,N含量的增加会抑制土壤对CIP的吸附,促进对ENR的吸附;同时添加N、P,均会促进CIP和ENR的吸附。N、P的添加均会抑制CIP和ENR在土壤和底泥中的解吸,但随N、P含量的升高,抑制效果降低,解吸量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