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骨质疏松的发生会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不可避免地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与某些并发症相关的住院风险,从而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性的还未普及筛查的疾病,目前正在成为中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所以,通过探究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其发生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各种环境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仍不清楚,而社会经济政策的支持尚不足以通过借助社会保障体制来支撑起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大部分重担,所以家庭支持在我国老年人养老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老年人的家庭支持主要是由血缘和婚姻关系构成,这些支持可以被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这三部分,关注和探索这些具有较差家庭支持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风险十分重要。总之,考虑到缺乏关于一些家庭支持因素与骨质疏松症风险之间的队列研究证据,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中国郊县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口其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三种家庭支持因素与郊县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关联。
方法:
我们的研究人群包括了1031名天津市茶淀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其中810名受试者完成了三年后的第二次现场调查。在基线1031名的受试者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51.3g%(男性47.51%,女性55.40%);整体人群3年骨质疏松新发病率为40.07%(男性35.64%,女性43.37%)。我们的研究方法设计为:1)通过横断面研究探究郊县社区居住的老年入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2)通过平均3年的队列研究进一步探究郊县社区居住的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不同性别差异导致的不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为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发病情况提供证据;3)通过对3年内不同家庭支持因素人群特征的比较分析其与骨质疏松发病的关联,讨论医疗政策和服务应在不同人群中是否具有不同的优先权,为医疗改革和临床实践提供证据。
结果:
1)在横断面研究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51.3g%(男性47.51%,女性55.40%)。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年龄较大(P=0.008),女性发病率更高(P<0.001),脂肪量(P=0.043)、握力(P<0.001)以及步行速度(P=0.009)更低;在社会人口学因素的比较中,骨质疏松组的独居(P=0.017)、丧偶(P=0.023)、跌倒(P=0.049)、忠心脏疾病(P=0.015)比例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女性、低握力和低步速与骨质疏松患病存在关联。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是男性的2.1倍。2)在3年的纵向队列研究中,骨质疏松3年新发病率为40.07%(男性35.64%,女性43.37%)。整体人群中,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新发骨质疏松组的基线时年龄较大(P=0.027),女性发病率更高(P=0.029),肌肉质量(P=0.087)、握力(P=0.002)以及步行速度(P=0.013)基线时更低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新发骨质疏松组的基线丧偶比例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01),并且独居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更高(P=0.030)。基线时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其新发骨质疏松比例较少(P=0.024)。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女性、低握力和丧偶状态是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3)在女性中,新发骨质疏松组基线时年龄较大(P=0.040),低BMI(P<0.001)、握力(P=0.025)基线时更低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新发骨质疏松组的基线丧偶比例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01),并且骨关节炎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更高(P=0.001)。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低BMI、骨关节炎和丧偶状态与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存在关联;4)在男性中,新发骨质疏松组肌肉质量(P=0.025)基线时更低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基线时的肌肉质量与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存在显著关联;5)无论是在横断面研究(P=0.398)还是纵向队列研究中(P=0.464),都没有显示出经济水平的差异与骨质疏松发病率的显著关联;6)与其他居住状态相比,一直处于独居状态的人群,其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高(P=0.026,95%CI=2.659(1.124-6.283》;7)基线时的丧偶状态增加了3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P<0.001,95%CI=2.879(1.753-4.725》,即使在校正所有混杂因素后,其关联性仍然明显(P=0.002,95%CI=2.447(1.401-4.275))。
结论:
有更大年龄,女性,更低的肌肉质量、握力以及步行速度的人群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我们应对此类人群身体状况保持关注,规律筛查骨质疏松,防止骨折发病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我们对三种家庭支持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经济状况梯度对骨质疏松发病率并没有显著影响;而丧偶、独居的人群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这表明,在家庭支持因素中,与经济状况相比,生活支持和情感支持对老年入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影响更大。丧偶、独居的人群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而超过70%的丧偶者为独自居住,且更多为女性。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干预和政策改善居住在郊区社区的老年人的居住状态,从而改善身体状况。通过改变丧偶老人的独居状况,特别是对通过增强丧偶老人的社会救助,以降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医疗政策和服务应在不同人群中应该具有不同的优先权。
骨质疏松的发生会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不可避免地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与某些并发症相关的住院风险,从而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性的还未普及筛查的疾病,目前正在成为中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所以,通过探究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其发生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各种环境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仍不清楚,而社会经济政策的支持尚不足以通过借助社会保障体制来支撑起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大部分重担,所以家庭支持在我国老年人养老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老年人的家庭支持主要是由血缘和婚姻关系构成,这些支持可以被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这三部分,关注和探索这些具有较差家庭支持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风险十分重要。总之,考虑到缺乏关于一些家庭支持因素与骨质疏松症风险之间的队列研究证据,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中国郊县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口其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三种家庭支持因素与郊县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关联。
方法:
我们的研究人群包括了1031名天津市茶淀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其中810名受试者完成了三年后的第二次现场调查。在基线1031名的受试者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51.3g%(男性47.51%,女性55.40%);整体人群3年骨质疏松新发病率为40.07%(男性35.64%,女性43.37%)。我们的研究方法设计为:1)通过横断面研究探究郊县社区居住的老年入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2)通过平均3年的队列研究进一步探究郊县社区居住的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不同性别差异导致的不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为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发病情况提供证据;3)通过对3年内不同家庭支持因素人群特征的比较分析其与骨质疏松发病的关联,讨论医疗政策和服务应在不同人群中是否具有不同的优先权,为医疗改革和临床实践提供证据。
结果:
1)在横断面研究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51.3g%(男性47.51%,女性55.40%)。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年龄较大(P=0.008),女性发病率更高(P<0.001),脂肪量(P=0.043)、握力(P<0.001)以及步行速度(P=0.009)更低;在社会人口学因素的比较中,骨质疏松组的独居(P=0.017)、丧偶(P=0.023)、跌倒(P=0.049)、忠心脏疾病(P=0.015)比例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女性、低握力和低步速与骨质疏松患病存在关联。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是男性的2.1倍。2)在3年的纵向队列研究中,骨质疏松3年新发病率为40.07%(男性35.64%,女性43.37%)。整体人群中,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新发骨质疏松组的基线时年龄较大(P=0.027),女性发病率更高(P=0.029),肌肉质量(P=0.087)、握力(P=0.002)以及步行速度(P=0.013)基线时更低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新发骨质疏松组的基线丧偶比例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01),并且独居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更高(P=0.030)。基线时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其新发骨质疏松比例较少(P=0.024)。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女性、低握力和丧偶状态是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3)在女性中,新发骨质疏松组基线时年龄较大(P=0.040),低BMI(P<0.001)、握力(P=0.025)基线时更低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新发骨质疏松组的基线丧偶比例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01),并且骨关节炎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更高(P=0.001)。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低BMI、骨关节炎和丧偶状态与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存在关联;4)在男性中,新发骨质疏松组肌肉质量(P=0.025)基线时更低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基线时的肌肉质量与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存在显著关联;5)无论是在横断面研究(P=0.398)还是纵向队列研究中(P=0.464),都没有显示出经济水平的差异与骨质疏松发病率的显著关联;6)与其他居住状态相比,一直处于独居状态的人群,其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高(P=0.026,95%CI=2.659(1.124-6.283》;7)基线时的丧偶状态增加了3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P<0.001,95%CI=2.879(1.753-4.725》,即使在校正所有混杂因素后,其关联性仍然明显(P=0.002,95%CI=2.447(1.401-4.275))。
结论:
有更大年龄,女性,更低的肌肉质量、握力以及步行速度的人群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我们应对此类人群身体状况保持关注,规律筛查骨质疏松,防止骨折发病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我们对三种家庭支持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经济状况梯度对骨质疏松发病率并没有显著影响;而丧偶、独居的人群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这表明,在家庭支持因素中,与经济状况相比,生活支持和情感支持对老年入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影响更大。丧偶、独居的人群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而超过70%的丧偶者为独自居住,且更多为女性。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干预和政策改善居住在郊区社区的老年人的居住状态,从而改善身体状况。通过改变丧偶老人的独居状况,特别是对通过增强丧偶老人的社会救助,以降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医疗政策和服务应在不同人群中应该具有不同的优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