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她以开阔的创作视野,多变的写作技巧对时代经历和社会问题予以独创性的描摹,受到读者和批评家的关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触及到种族、政治、两性关系等20世纪西方国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为莱辛赢得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20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本论文主要借鉴新历史主义理论中的协和思想,并适当结合后殖民主义、西马理论与女性主义的相关分析对莱辛的人文主义观照以及在《金色笔记》中传述的人文理想予以研究。 论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对新历史主义的协和概念给予阐释,并结合小说的协和主题进行分类讨论。可以看出,莱辛从种族、阶级和两性关系三个方面都涉及协和思想,其情节结构上巧妙利用颠覆与抑制的制约关系,寻觅实现协和的种种可能性。小说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生活经历,种族冲突、政治信仰危机与妇女解放的各种矛盾,使小说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处于重重压力之下。其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群体一直在进行着冲破社会习俗桎梏的抗争,追寻平等正义自由的理想。然而,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阶级偏见与男性霸权的抑制无处不在。此外,黑人、无产阶级与女性作为弱势群体的现实地位也使女主人公理想之途更加坎坷。 第二章对照分析了作者莱辛与女主人公安娜的思想特征,认为两者有很大的契合。本论文认为莱辛正是通过对人物安娜的成功塑造实现了自我塑型。莱辛的自我塑型是在双重力量影响下完成的:首先,她丰富的非洲经历、政治经历与情感经历为安娜的成功塑造提供了素材。其次,莱辛的塑型是其在与主流意识形态以及边缘力量的颠覆、抑制的矛盾冲突中逐步明晰而具象化的。她借助虚构的人物安娜对黑白冲突、劳资矛盾、性别战争等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用小说文本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第三章深入探讨莱辛人文主义理想在小说协和主题中的表达。莱辛在实现协和功能与自我塑型的过程中,对于殖民地的土著黑人、深受压迫的工人阶级与挣扎在婚姻和工作两难困境中的女性表现出关注和同情;与此同时莱辛始终对殖民主义、战争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持批判态度,体现出强烈社会责任感。莱辛在其它文本中也塑造了大量属于“他者”、边缘人的形象,始终关注种族、性别、阶级问题,并对文化平等、和谐共处理想社会怀有持久的热情,使人文主义理想成为贯穿其作品的主题。 总之,莱辛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出强烈的主体认同感,借助“协和”主题实现了自我塑型,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作者与文本的研究现状看,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对莱辛及其作品关系的探讨具有积极的意义,对莱辛研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