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彭氏眼针疗法是我院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1973年发明的一种微针疗法,30余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本试验以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试图利用99mTc-ECDSPECT脑灌注显像技术研究彭氏眼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彭氏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神经内科,符合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急性期,西医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的患者8例,将入选病例进行编号、记录观察项目,先行SPECT检查,空腹口服过氯酸钾400mg,以封闭脉络丛、甲状腺和鼻粘膜,减少显影剂的吸收和分泌;30分钟后静脉注射显影剂双半胱乙酯(99mTc-ECD),立即进行数据采集,并记录结果,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将入选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具体分型为:风痰火亢、痰热腑实、风痰瘀阻、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五型。根据辨证取穴原则:眼针主穴:取上焦区、下焦区。眼针配穴:风痰火亢型加肝区、肾区、脾区;风痰瘀阻型加肝区、脾区;痰热腑实型加胃区、大肠区;气虚血瘀型加心区、脾区;阴虚风动型加肝区、肾区。对入选患者分别取不同的眼区穴位施眼针治疗,病人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外刺法,与皮肤呈10°-15°角沿皮刺入穴位,进针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不行针。出针时,以刺手的拇、食指捏持针柄,轻轻转动后缓慢出针1/2,然后慢慢出针,拔针后即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宜按压1~3分钟。眼针操作完毕,按照之前的程序再次行SPETC检查,并记录结果。两次成像均在相同条件下行处理,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计算治疗前后rCBF的变化,并经统计学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1.目测法:患者眼针治疗后脑部的8个区域均表现为放射性分布浓聚,而且患者眼针治疗后病灶处的放射性较治疗前呈现明显的放射性分布浓聚。2.半定量法:患者眼针治疗后平均脑血流速度较眼针治疗前明显增高;患者眼针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对比有显著变化,患者眼针治疗后脑部的8个区域的脑血流量ROI摄取比值均较眼针治疗前明显增高,而且病灶处的脑血流量ROI摄取比值增高情况较其他区域更加明显。结论:1.眼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脑供血。2.眼针疗法改善脑供血的机制可能为改善病灶周围的半暗带组织供血。3.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即时效应是存在而且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