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码分多址(CDMA)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领域。CDMA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各自特定的地址码以便与其他用户区分开来。但由于卫星和移动通信系统受到使用带宽的限制,从而使CDMA技术的特点难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与CDMA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OCDMA系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及抗干扰等优势,真正实现了多地通信。在OCDMA系统中,这些地址码之间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人们称这些地址码为光正交码(OOC)。从其应用角度来看,一维OCDMA的用户数量(或码字重量)增加时,需要更高切普率,进而要求宽带扩展。于是一维OCDMA的用户数量和系统性能之间存在矛盾。
1992年,Park E.在时分复用和空分复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维OCDMA系统的模型。随后,Yang G.C.等人在1997年提出了多波长光正交码的理论模型。在OCDMA系统中,能同时传输二维码的波长和时长,进而大幅度减少切普率,有效提高带宽的利用率,使OCDMA性能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近几年来,围绕如何提高码字的容量,改善系统的性能等问题,人们对二维光正交码(2-D OOC)的构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主要讨论k=3,λ=1时的二维光正交码的构造。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二维光正交码的研究背景,给出了二维光正交码的概念以及已知结果,并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第二部分,揭示二维光正交码的组合特性,建立二维光正交码与强循环填充设计的对应关系,同时给出一些辅助设计的定义。第三部分,给出一些小阶数的二维光正交码的存在性,进而在第四部分中利用递归构造给出本文的主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