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存古学堂的办理及历史反思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年间,随着西学不断输入中国,国内崇尚和学习西学之风日益盛行,而传统的国学则面临着传承上的风险。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保存国学派在当时提出通过开设存古学堂来传扬国学的想法。在清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当时各地纷纷开设存古学堂,但这些存古学堂延至民国初年即先后以失败告终。其失败的原因值得思考。目前我国国内学术界对于存古学堂的研究还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很多研究者只是简单而不无偏颇的将存古学堂作为“新教育”的对立物略作历史解读。也有一些研究者对湖北和四川两省存古学堂的创建、宗旨、课程、学院、教师、学制、经费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析,并对这些学堂最终衰亡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是,所有这些研究还谈不上系统和全面,特别是既往的研究都没能从这类教育机构对现代教育也有一定启迪的角度,对存古学堂进行专门而详尽的分析。有鉴于此,本文对存古学堂产生的原因及背景、它的发展和衰亡以及其办理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析,指出存古学堂在办学中存在未进行合适的自身定位,培养目标缺乏规格和内涵,教学内容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缺乏对教学进行衡量的客观标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存古学堂衰落和消亡的原因,指出它的办学理念陈旧落后,缺少民众认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并非社会所亟需,政策上从未受到完全的支持,经费上缺乏以及生源逐渐缩小。为进一步说明问题,本文还以湖北存古学堂为个案,解析了它的创设经历。最后,作者反思了存古学堂带给现代教育哪些启示,指出当代教育要正确对待“国学热”,在通识教育中穿插国学经典教育,将国学经典教育同素质教育紧密联系,保留国学教育中的博雅精神,国学经典教育要体现出人文教育精神主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大容量、高参数和低排放的超(超)临界机组的大力发展,相应地对电站设备中的金属部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这些机组的受热面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为数较多的异种钢焊
本文论述了软件过程改进课程开设的必然性和课程的总体安排,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并在教材选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兴趣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科技进步
当代人类所酿成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它主要表现为野生物种的加速灭绝、不可再生的能源和矿物的短缺、大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严重、淡水稀缺和人类恶性疾病
综述了中药双向发酵技术的起源发展、技术特点以及其发酵产物作为功效原料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其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及存在问题。并推断,把我国传统的中医药优
奚:王老师,我从你们的课程网上看了学生关于课程的反馈,很受启发。王:这是为了欢送第一批担任低年级上级辅导的学生而整理的,他们是04级的,今年毕业,我们开了座谈会,给他们发了课程辅
从选用良种、选地整地、合理施肥、覆膜、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肃州区沿山冷凉灌区琉璃苣高产栽培技术.
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于1954年以专著形式出版本文,1956年3月又稍加缩减发表在著名科学史杂志《爱雪思》(Isis)上,本文译自1954的施普林格版(Springer)。文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