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边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部小说语言优美,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而如何将传统的湘西文化呈现给西方读者是译者所关注的焦点。译者无法脱离语言、文化的种种影响,而这些影响终将体现在译本中,形成杂合现象。本文拟将戴乃迭最新英译本(2011)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边城》的翻译质量和接受程度。本文以后殖民翻译理论这个全新的视角为框架,旨在对戴乃迭英译本的杂合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方法以及全文框架进行全面介绍;第二部分归纳了杂合的定义,阐述了杂合的功能,总结了杂合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第三部分对后殖民翻译理论及其研究进行系统归纳,为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探讨杂合在文学翻译中的必然性和适度性;第四部分对沈从文的《边城》给予简要概述,同时系统分析戴乃迭的英译本,梳理它的有关研究,以及分析英译本杂合的原因,并着重对戴乃迭英译本的两个层面上的杂合进行探究,语言层面上表现为词汇、句法、语篇的杂合,文化层面上主要涉及到生态、物质、社会、宗教的杂合,通过分析译本中最典型语料,其呈现出异化归化的各自分布趋势,并分析出原因和效果;第五部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展望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总体来说,戴乃迭的英译本主要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而且译本在语言、文化层面上的翻译处理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杂合,呈现出显著地杂合性。译本有机结合了归化和异化这两个翻译策略,将《边城》中的文化内涵有效地传达给读者。在中国文学外译时,适度的杂合有利于保留源语和目标语的语言、文化的特征,消解文化霸权和民族中心主义,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