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旨在使他人受益的典型的道德行为。价值观是一种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它是一种持久的信念系统,指导着个体的社会行为,对亲社会行为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此外,有研究者发现道德自我同一性是亲社会行为的较佳预测变量,发现那些使用道德词汇来定义自我的人,会在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道德行为。可见个体对自我的体验也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那么,价值观作为个体持有的信念系统,是否会影响个体对自我的体验,并通过对自我的体验方式进一步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猜想,价值观可能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影响个体的道德自我同一性间接地影响着亲社会行为。为检验上述猜想,本研究选择了以往研究认为与亲社会行为紧密相关的价值观,拟探讨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特点,检验价值观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以及道德自我同一性在价值观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通过自编“价值观自评问卷”和“价值观类型迫选问卷”,作为物质主义价值观、自我完善价值观以及自我超越价值观三种价值观的测量工具;修订“良好自我评估问卷”,作为道德自我同一性的测量工具;修订“关爱品质自评问卷”和“关于贡献观念的开放式问卷”,并自编“亲社会行为同伴提名问卷”,作为亲社会行为的测量工具。以黑龙江省某县城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共532名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自编的《价值观自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各项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但在小学五年级的适用性稍差。(2)自编的《价值观类型迫选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3)随着年级升高,青少年越来越看重物质。(4)持有自我超越价值观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强的道德自我同一性、更多的亲社会行为。(5)在自我超越价值观预测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道德自我同一性起中介作用,即青少年的自我超越价值观通过道德自我同一性,部分地预测了亲社会行为。由此可知,重视对个人利益超越的青少年,会认为自己是、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并因此会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价值观、道德自我同一性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而价值观又是通过道德自我同一性间接地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此价值观是比道德自我同一性更为根本的影响因素。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对价值观的积极引导。教育者可通过开展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创设助人实践机会等,来培养青少年积极的价值观、塑造青少年的道德自我同一性,并因此增加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