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举措和主要手段。新农村建设项目内容的公共产品属性及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决定了财政是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财政效应如何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巨大。本文以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效应研究为主线,从理论上分析其效应机理和实现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理论,而且还可以深化对财政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为扩大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决策等提供支撑和依据。本文首先梳理了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相关理论,分析了财政支持江西新农村建设现状,并根据建设内容的不同对江西新农村建设进行了阶段划分。运用AD-AS模型、人力资本理论、C-D生产函数、明塞尔工资收入模型等,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及提高农村政治、精神、生态文明的效应机理和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表明,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及提高了农村政治、精神、生态文明程度等,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力。其次,本文还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有关理论。在实证分析中,从新农村建设实际出发,以县为截面,将选取的江西62个县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城郊县和边远县,分别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等现代计量理论和方法对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医疗卫生、农村教育、农村社会保障的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四项支出大部分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具有正效应,但效应大小不同;同一支出在两类县的效应大小差异也较大。对这些差异及产生的原因本文还进行了分析,并以部分典型县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同时,本文还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等社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再次,本文构建了一套以县为单位,包含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指标的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江西35个县2007-2009年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进行实证评价,得出其技术、规模和综合效率量化值,并进行比较和排序;对部分技术、规模和综合效率不佳的县还做了简要分析。同时,还采取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分别估算了城郊县和边远县2007-2009的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Malmquist指数,以弥补DEA方法的不足。Malmquis指数估算结果表明,2007-2009年城郊县和边远县Malmquist指数均略有提高,但边远县提高更快,两类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影响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应的主要因素,并分别针对城郊县和边远县,提出了提高财政支持江西新农村建设效应若干差异化政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