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辽中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且漫长,供暖期天数为150天。通过前期实测调查发现,冬季农宅室内供暖现状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热需求,农户普遍表示希望提高室内环境温度,其原因在于多数农宅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既不利于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也不利于建筑节能。由于辽中地区是严寒气候区中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利用覆膜缓冲空间与农宅集成应用是经济收入较低农户普遍采取的技术措施,既可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资源提升农宅冬季
【基金项目】
: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村镇低成本清洁能源供暖及蓄热技术研究(2018YFD110070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严寒地区农宅室内双扩散对流特征下的健康环境需求及营造(520780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架空地板型燃池供暖农宅热传输模型研究(5160809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辽中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且漫长,供暖期天数为150天。通过前期实测调查发现,冬季农宅室内供暖现状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热需求,农户普遍表示希望提高室内环境温度,其原因在于多数农宅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既不利于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也不利于建筑节能。由于辽中地区是严寒气候区中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利用覆膜缓冲空间与农宅集成应用是经济收入较低农户普遍采取的技术措施,既可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资源提升农宅冬季室内温度,又可以达到防风御寒减少冷风渗入的目的。但是,既有覆膜缓冲空间技术多凭民间经验搭建,缺乏理论规范指导。为了得到辽中地区面向农宅室内热环境需求的低成本节能最优方案及规范设计参数阈值,本研究通过现场实测调研、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采取现场实测和主观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辽中地区5个村庄121户农宅,主要针对居民生活特征、作息规律、经济条件、热环境需求、建筑类型及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结果分析发现,卧室和客厅为冬季农宅室内温度最高房间,平均空气温度和操作温度为15.5℃和14.7℃;操作温度和平均热感觉投票值线性拟合得到的热中性操作温度为17.4℃,90%可接受的温度区间为[15.0℃,18.1℃],室内热环境现状不能满足农户的实际主观热需求。基于聚类分析法确定了辽中地区基准农宅模型,以卧室为切入点探讨农宅的热量损失路径,结合传热学分析计算发现,屋顶、直接与火炕接触的内墙和外墙通过辐射换热散失的热量占火炕总散热量的比重最大,约35%和20%,是围护结构保温的薄弱环节。此外,调研结果显示,增加围护结构保温、搭建覆膜缓冲空间等措施是营造农宅室内舒适热环境的最经济易行的节能措施。其次,以农村居民的室内热环境需求为前提,以农宅低成本节能优化为目标,利用多目标优化NSGA-II算法,以Rhino+Grasshopper为载体,将Ladybug+Honeybee整合Energy Plus能耗模拟内核作为目标函数求解工具,建立了农宅围护结构优化模型,对基准农宅进行优化改进。结果显示,Pareto最优解工况对应的建筑年均供暖能耗密度在180~230k Wh/(m2?a)之间变动,对比于基准农宅建筑,优化后建筑能耗最高可降低26%,同时其改造成本在8000元以内,低于农户年可支配收入水平,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Pareto最优解情况下,农宅围护结构保温层厚度均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卧室客厅地面(70mm)、吊顶(50mm)、外墙(40mm),其余房间地面(30mm)、外墙(20mm),应优先对以上部位进行保温;此外,在保证房间采光、通风的前提下,窗墙比越小越好。此外,按照成本划分给出了三类最优技术方案,作为农宅改造设计的参考依据。最后,针对低成本覆膜缓冲空间与农宅的集成应用进行了规范化设计,建立了覆膜缓冲空间的数值传热模型,结合能耗计算与室内光热环境的数值模拟,给出了缓冲空间材料、形式、进深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效果,并结合优化模型给出覆膜缓冲空间集成农宅的围护结构最优阈值。结果显示,PO膜材料及倾斜形式的覆膜缓冲空间对于太阳能利用效果最佳,其最佳进深为1.5m~1.7m,最优临炕内墙(长边)的保温层厚度40mm,可使农宅全年能耗约降低53%。
其他文献
传统结构控制中,装置参数固定,刚度是定值或可调节范围小,无法通过主动调节刚度以适应不同的振动工况。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简称MRE)具有良好的动态力学性能,可以实时、可逆、迅速的调节刚度,在结构智能隔震、减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多年来,学者们对MRE智能减振装置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主要聚焦于高频结构的单向振动控制。实际上,建筑物受到地震和风振作用
偏心支撑框架将传统框架和中心支撑框架体系的优点结合到一个结构体系中,目的是在强震或者大变形作用下使结构保持较高的弹性刚度和较好的耗能能力。框架通过部分构件的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减少其它构件的内力,保证结构的安全。然而目前对这种结构形式在连续倒塌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相关规范的规定也比较模糊。本文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形式的偏心支撑框架抗连续倒塌能力以及框架受损后的抗侧力性能进行研究。
寒冷地区常年温度低于0℃,导致混凝土的制备及运输遇到极大困难,因此在该地区需要寻找一种可以替代混凝土的建筑材料,考虑到寒冷地区存在大量的冰资源,用冰来代替混凝土成为可行的选择。考虑到纯冰的破坏为脆性破坏,不利于结构的安全性设计,本文提出钢管和纯冰的组合构件并通过在纯冰中添加锯末来改善试件的力学性能。研究方形薄壁钢管冰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是研究其力学性能的基础工作之一。另一方面,纤维复合材料(Fibe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易于施工、环保等优势,因此成为大型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首选结构形式。高强螺栓是钢结构节点重要的连接方式和关键的传力构件,由于应力腐蚀等原因,大跨桥梁中的高强螺栓经常会发现发生断裂并缺失的现象。高强螺栓的断裂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大量螺栓的突然断裂会导致钢结构体系的失稳甚至倒塌。因此及时发现即将断裂的高强螺栓并进行更换,对钢结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研究者对于高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程序D-SAP自2014年完成基础平台搭建以来,先后开发和集成了常用的17种材料本构、30余种结构单元类型和多种加速与迭代算法,已被用作多座超高层结构的动力全过程分析。但随着分析需求的增加,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D-SAP中的材料以一维、二维混凝土和钢筋材料为主,单元多以纤维梁柱单元、壳单元等宏观单元为主,缺少建筑结构精细化建模所需要的三维弹塑性钢材、混凝土材料模型和
随着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愈发重要,通过基坑的监测,可以及时获取多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基坑状态做出判断。如何根据已有的大量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对监测指标数据进行预测,并综合考虑多个监测指标,进行基坑综合状态评估与分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辽宁盘锦管廊大量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基坑单指标变形预测和多指标安全评估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基坑预测的机器学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快速崛起,城市化程度不断地提高,导致我国的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愈演愈烈。以筏形基础为主的高层建筑群体凭借其良好的占地面积利用率完美地解决了这个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难题。近年来,伴随着建筑信息化的新理念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土木行业,BIM技术作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地被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所认可。Revit是BIM系统中主要的建模软件。虽然目前它在工程实例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是由于存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以其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和易于建造的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结构加固工程中,对于混凝土圆形截面柱,在轴向荷载作用下FRP约束应力沿圆周均匀分布,力学分析模型简易,所以已有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关于FRP约束圆形截面柱轴压性能的研究。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施工方便,大多数混凝土柱都是方形或者矩形截面。除此之外由于设计需要、施工误
梁柱半刚性连接使结构在延性、耗能能力方面表现优越,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是采用半刚性节点的结构体系抗侧刚度较低、侧移较大,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在半刚接框架结构中加入支撑的方法对结构体系进行改进。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BRB)具有近乎相同的拉压受力性能,相较于普通支撑优势明显,将其应用到半刚接结构中既可以发挥半刚性节点的优点,同时可以提高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但
拼合柱是指由数根截面较小的规格材通过螺栓或者钉等连接而成的较大截面的木柱,可用于低层的住宅和商业木结构建筑。虽然其承载力低于胶合木柱,但该类无胶木柱加工简便,有利于减少胶粘剂对环境的影响。然而,拼合柱中的金属连接件会形成热桥,且不利于切割和回收再利用,因此木销可能是更为合适的拼合柱连接件。常见的硬木销力学性能较差,且具有明显的应力松弛,不利于层板和木销的紧密连接。通过压缩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木材的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