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研究区域,以保护区范围内众多水鸟为研究对象。以1989年9月16日,2006年9月10日两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1:50000标准分幅的地形图为基础参考地理数据,同时以1:100000土地利用类型图、林相图、植被分布图、动物分布图、保护区区划图和外业实地GPS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及收集到的保护区内水鸟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文字、图像资料作为辅助数据。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及方法,分析研究区域的景观类型时空格局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选取研究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水鸟生境因子,建立水鸟生境适宜性(HSI)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内水鸟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深入分析研究区域内水鸟生境时空格局的动态变化,为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出有利于维持一定水鸟种群数量的生境保护和恢复的合理化景观布局和建议,为该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景观格局:通过对1989年9月16日,2006年9月10日两期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的处理,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数据及其演变程度。从1989年到2006年的17年间,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斑块数、空间格局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保护区呈现以水域湿地景观为基质的农田、沼泽景观等相对为主体,其他景观呈补丁状散布在其中的主体景观格局没有发生改变。2.景观类型特征指数: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1989年到2006年的17年间,从景观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的角度分析景观类型的破碎度,除农田景观破碎度减小之外其他大部分景观破碎度都有所增加。而从平均形状指数和平均分维数特征指标分析,草地、水域、居民地景观的空间形状更为复杂,而农田、林地、沼泽、未利用地景观空间形状更为规则。从景观异质性来看,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减小、均匀度指数减小、优势度指数增大。景观的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与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的同时优势度指数减小,均匀度指数增大,从侧面反映了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增大,景观异质性较高,不利于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3.马尔科夫模型:从1989年到2006年的17年间,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农田景观的变化最明显,其面积增加幅度最大,速度最快。其主要由草地、林地、沼泽三种景观类型转换而来。于此同时,草地、沼泽,林地三种景观类型的面积、斑块数都明显减少,变化幅度都很大。水域、农田景观类型的保留率很高,而未利用地、草地景观的转换率也非常高。4.水鸟生境适应性:从1989年到2006年的17年间,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生境适宜区域面积和次适宜区域面积呈现递减趋势,微适宜区域面积呈现递增趋势,不适宜区域面积也成递减趋势。而微适宜区域面积的增加来自于适宜区域面积、次适宜区域面积和不适宜区域面积的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