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前瞻性、平行对照、随机单盲干预性试验,评价运用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变化,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伴焦虑的机理。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随机单盲干预性试验,纳入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住院部高血压伴焦虑状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及安慰针组。三组按病情选用不同的钙拮抗剂或α受体阻滞剂,避免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针刺组:1)取穴:四关穴(双合谷、双太冲)。穴位标准采用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2)针具选择:毫针,苏州华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3)操作:患者取平卧位,穴位消毒后,针双侧合谷、太冲穴,垂直、徐徐进针,进针深度0.5寸,四穴均均匀提插至得气为止。针刺完后留针,配合导气法,嘱患者行鼻深呼吸,直至出针,总共留针时间为30min。4)疗程:3次/周,4周为1疗程。安慰针组:1)取穴:双侧手三里外1寸、足三里外1寸(采取非穴位浅刺法,按照非同一肌群、非同一经络的原则取穴)。2)针具选择:毫针,苏州华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3)操作:患者取平卧位,穴位消毒后,针双侧手三里外1寸,垂直进针,针尖仅刺入皮下浅层,放手后针身即卧倒于皮肤,不运针,不得气。留针30mins。4)疗程:3次/周,4周为1疗程。药物组:采用帕罗西汀20mg qd晨起顿服。不合用其他抗焦虑、抑郁及安眠药物。治疗前后记录血压、心率,行高血压四项(4℃下的血管紧张素Ang Ⅰ、37℃下的血管紧张素AngⅡ、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检查评价RAAS活性变化,采取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状态,采用WHOQOL-BREF生活质量量表评测生活质量。数据录入:将临床收集到的病例信息,由不参与本试验治疗方案的人员,进行采用双人双输入方法输入SPSS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校对,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完整、准确。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各个量表数据)由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和组间比较,其中组间计量资料的分析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卡方检验。上述统计的检验水平设为α=0.05,进行双侧检验。结果:共纳入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住院部高血压伴焦虑状态患者103人,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35人,安慰针组34人,药物组34人。1、均衡性比较,三组基本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2、三组治疗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有显著下降,三组间比较,针刺组与药物组血压下降更明显。3、三组治疗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01,说明血压的下降对患者的焦虑状态的缓解有益。而针刺组与药物组下降更明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说明在降压的同时合并使用针刺及药物治疗对焦虑的缓解有更积极的作用。4、焦虑自评量表(SAS):三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01,与HAMA得分相类似,同样说明血压的下降对患者的焦虑状态的缓解有益。而针刺组与药物组下降更明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说明在降压的同时合并使用针刺或药物治疗对焦虑的缓解有更积极的作用。5、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情况比较:治疗前,各组在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各领域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在生活质量总主观感受、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得分有显著差异(P<0.001),且针刺组及药物组较安慰针组得分更高,说明降压同时合并使用针刺或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心理状态的改善有帮助。其中,生理领域得分针刺组较药物组更高,反映了针刺治疗焦虑的同时,在改善生理机能方面发挥作用,从而有助于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6、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高血压四项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肾素活性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针刺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Ⅰ、醛固酮亦有明显下降;药物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Ⅰ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醛固酮下降不明显;安慰针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Ⅰ、醛固酮下降不明显。7、以HAMA减分率作为疗效评价依据,针刺组、安慰针组、药物组有效率分别为77.14%、47.06%及85.29%。结论:针刺四关穴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有效治疗措施。针刺治疗在降压的同时,能有效改善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生活质量,能降低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Ⅰ、醛固酮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