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角膜穿通伤早期上皮基底膜再生及其对角膜基质纤维化的调控作用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ov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角膜创伤反应可导致角膜基质纤维化而使角膜失去透明性,肌成纤维细胞的生成及持续存在是角膜基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上皮基底膜(epithelial basement membrane,EBM)主要通过限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角膜基质纤维化相关因子进入基质,而调节角膜基质纤维化。有缺陷的EBM再生通过限制角膜基质制纤维化相关因子渗入角膜基质层对肌成纤维细胞生成及生物学行为发挥调控作用。角膜损伤后EBM结构的重建及其功能恢复对角膜组织的转归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角膜穿通伤引起的角膜混浊仍是导致视觉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角膜穿通伤后早期角膜EBM的再生过程相关研究及其干预靶点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兔角膜环钻穿通伤模型探讨角膜穿通伤早期修复过程中角膜的组织学、病理生理变化、EBM的再生、以及EBM蛋白组分和角膜基质纤维化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为角膜穿通伤的抗瘢痕治疗方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目的:观察角膜穿通伤模型中角膜上皮、EBM和基质的修复过程,和角膜损伤后EBM组分和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以探索EBM再生与角膜基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建模后1、3、5、7、14、21和30 d组,每组6只,均取右眼建模作为实验眼。另取6只未经任何处理的新西兰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2.0 mm环钻建立兔角膜环钻穿通伤模型。建模后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Image J软件测定角膜荧光素着色面积评估上皮愈合情况,Fantes分级量表评估角膜混浊程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和基质修复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EBM再生情况,用以评估兔角膜穿通伤早期EBM的修复和再生过程。在以上时间地点取样,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兔角膜伤口区中EBM组分:巢蛋白1(nidogen1,NID1)、层粘连蛋白3(laminin3,LAMA3)、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2(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2,HSPG2)和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ColⅣ)等基因mRNA表达情况,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1、TGF-β3和PDGF-AA和纤维化标志物α-SMA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兔角膜穿通伤后各组角膜荧光素染色面积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398.88,P<0.01),其中建模后1、3、5、7和14 d各组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面积分别为(4.00±0.10)、(3.11±0.10)、(2.00±0.06)、(0.90±0.04)和(0.67±0.03)mm~2,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面积逐渐缩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模后21 d和30 d均未见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建模后1、3、5、7、14、21和30 d角膜混浊程度评分分别为3.44±0.53、0.67±0.25、1.33±0.50、2.11±0.60、2.44±0.53、3.22±0.44和3.78±0.44,建模后1~5 d角膜混浊评分下降,建模后5~30 d角膜混浊评分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实验眼角膜混浊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182,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角膜伤口区开始由纤维斑块填充,建模后3 d单层上皮覆盖,建模后5 d大量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填充,建模后21 d及30 d前部基质中胶原纤维排列紧密。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伤口区由肌成纤维细胞及不规则胶原纤维填充,建模后21 d角膜基质开始重塑,EBM于建模后21 d和30 d开始不完全再生。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建模后EBM组分:NID1、LAMA 3、HSPG2和ColⅣ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均升高(P<0.05)。且各组分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的变化呈波动性。NID1、LAMA 3和HSPG2 mRNA相对表达量在建模后3d、14d和30d高表达,ColⅣmRNA相对表达量在建模后3d、7d和30d高表达;建模后角膜基质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1、TGF-β3、PDGF-AA和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建模后各时间点TGF-β1和TGF-β3 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均升高(P<0.05)。建模后7d PDGF-AA 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均升高(P<0.05)。建模后5d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均升高(P<0.05)。TGF-β1和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于建模后7d高表达,TGF-β3和PDGF-AA mRNA相对表达量于建模后14d高表达。结论:兔角膜穿通伤后角膜纤维化启动并逐渐加重,EBM不完全再生。兔角膜穿通伤后EBM不完全再生可能减轻角膜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分泌和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性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病原学类型和预后的相关性,为血流感染性脓毒症心肌病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期间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入院查两侧血培养阳性且诊断脓毒症的患者共169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98例符合。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Gram-positive bacteria,G+)(
目的:二尖瓣成形术是目前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首要术式,随着微创技术在心脏领域的应用,各大机构参与学习但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总结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心脏外科胸腔镜下微创小切口二尖瓣膜成形技术的经验及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将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与正中切口二尖瓣成形术进行对比,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2017年1月份起,至2019年12月份的49例患者,其中23例
目的:分析术前不同时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被确诊为PDR的患者47例47只眼纳入本前瞻性随
目的:评价全麻下手法复位对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7岁~71岁(46.53±13.34岁)。32例患者入院后均常规予颅骨牵引并分为两组,手法复位组术前全麻下行手法复位,单纯颅骨牵引组术前单纯行常规颅骨牵引。手法复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8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起病年龄段T1DM患者发病情况、生化及并发症情况,总结不同起病年龄段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不同起病年龄段的T1DM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acidosis,DKA)的影响因素是否有差异,为不同起病年龄段T1DM
目的分析广西肝癌高发区高发家族和无癌家族成员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差异表达状况,旨在探讨IL-1β表达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联。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配对纳入120名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中未罹患肝癌的家系成员作为研究组、120名无癌家族成员中未罹患肝癌的家系成员作为对照组,在设计整个研究方案时将配对条件设置为: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惯、性别、民族、相同的HBV
目的:通过研究12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总结初步的临床经验。分析数据库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对比,评估TAVR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对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运动耐力、呼吸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促进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09月-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住院的120例肺癌行肺叶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肺康复训练组和常规护理组,其中肺康复训练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在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
目的:探讨以蛋白尿或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以蛋白尿或肾损害为首发表现并接受肾活检的MM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1)以蛋白尿或肾损害为首发表现并接受肾活检的MM患者共3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60岁;70%的患者为III期,43%的患者为Ig G型,64.3%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