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消灭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设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无论是从革命到建设、从被封锁和孤立到改革与全方位开放都坚持了城乡统筹的战略思想。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立足于农村,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战略。论文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研究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生产力是社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城乡产业关系是城乡生产力关系,是城乡各种关系中的决定性关系,在城乡关系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又是推动城乡其他方面统筹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依托,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唯一有效的可靠路径。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在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存在而构成的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在产业体系中的存在形式,是“三农”问题在产业上的表现,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逻辑根源。我国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集中地表现在:(一)我国城乡产业技术水平演进不协调,农村产业现代化水平低,存在一个与现代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不相协调的“农业现代化洼地”。乡镇企业现代化水平低,城市先进工业与不发达的乡镇企业分割并存。(二)产业的空间结构转换落后于产值结构转换,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三)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就业结构演进跟产值结构演进不协调,农业劳动力过剩严重。我国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客观性上表现为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和发展水平较低、人口总量大、资源相对贫乏、农业具有先天的弱质性、历史上的国际环境等;主观上表现为是跨阶段的工业化道路、工业优先与城市偏向、重工业产业资本技术构成高以及体制上的二元分割等等。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总的目标是从城乡角度着眼的产业结构优化,即城乡角度着眼的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取向是建立起以城乡协调为特征的现代国民经济产业体系。城乡产业发展统筹的任务,从“三农”出发,着重解决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低、农村的工业化水平低、农业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等问题。城乡产业发展统筹的基本内容为统筹城乡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统筹城乡产业的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的就业三个主要方面。与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和三个主要任务相对应,城乡产业发展统筹的基本内容,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方面表现为现代化生产力水平的城乡统筹,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的现代化;在产业空间结构合理化方面表现为产业空间布局的城乡统筹,主要解决农村地区的产业和生产力布局薄弱问题,就其形式上表现为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在产业生产力要素组成方面表现为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城乡统筹,主要解决农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问题。本文在第一章即绪论中交代了论文的选题、论文的逻辑、研究方法、创新点,进行了相关文献综述;在第二章解析“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概念和内涵、战略意义、时代标志、必要性、可行性;在第三章总结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城乡产业统筹的作法与经验;在第四章确立城乡产业发展统筹的目标取向;在第五章查找并分析我国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及其原因,归纳出统筹城乡产业协调化发展的基本内容;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分别就统筹城乡产业的现代化水平:统筹农业与工业的现代化水平、统筹城乡工业的现代化水平,统筹城乡产业的空间布局、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产业的就业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在最后一章即第九章提出推进我国城乡产业协调化发展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