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藏文历史文献包括P.T.1288+IOL Tib J750及Or.8212.187两种《吐蕃大事纪年》、P.T.1287《吐蕃赞普传记》、P.T.1286《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世系》,即《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目前,在国内外对《吐蕃大事纪年》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主要研究的是对本史料的转译和解读,相关词汇的解释和主要内容的总结,以及噶氏家族的兴衰过程,吐蕃官职制度等内容。对本史料中的吐蕃赞普及论的居处,以及本史料中年代设置等的特点,官职类别及其职能、官职任免方式,以及外交制度的特点,会盟的召开者及其特点等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很少有对本史料中相关年表方面提出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补充欠缺的部分年大事纪年之相关研究成果。基于这些问题,我的论文《<吐蕃大事纪年>内容及史学价值研究》主要根据收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敦煌古藏文文献PT.1288、ITJ.750、Or.8212(187)三种文本的原文,并查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从《吐蕃大事纪年》的总体内容入手,在前人研究过的相关基础上,试图去研究了本史料内容的书写和词汇、年代设置等的特点;探讨了本史料中吐蕃赞普及论的居处特点,官职类别及其职能、官职任免方式,以及外交制度的特点等部分主要内容;进一步分析了吐蕃时期会盟的召开者及其特点;较为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了本史料中的相关年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新的见解;通过对证本史料,与其他相关历史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了本史料中相关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份及相关人物关系问题。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总共分为两节,简要探讨了由PT.1288、ITJ.750、Or.8212(187)三种文本组成的《吐蕃大事纪年》的概况,其中第一节结合敦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总体讲述了敦煌文献的由来,以及现有的遗存状况。本章第二节,主要探讨了在国内外对《吐蕃大事纪年》名称的取法和国内外学者的抄译情况。第二章,分两节主要论述了《吐蕃大事纪年》的主要特点。第一节,纵观本史料的全篇记事内容,探讨了本史料写卷及其特点,包括写卷的数量和字体颜色等相关内容。本章第二节,纵览本史料的整篇内容,与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对比,主要探讨了本史料的写作特点,包括本史料的史实内容、词汇和纪年法等的特点。第三章,分三节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吐蕃大事纪年》的部分重要内容,其中第一节根据本史料的相关内容,以举例和表格的方式分析了吐蕃赞普的住处,以及吐蕃赞普居处的特点,官职的类别及其职能、官职任免方式;第二节探讨了吐蕃时期的外交制度。第三节,简要探讨了吐蕃时期会盟的召开者及其内容和特点。第四章,分两节主要研究了《吐蕃大事纪年》中的相关年表问题及补充的部分内容。其中第一节探讨了文本中有关年表的问题,包括第99条至103条的年表问题,以及第104条和105条年表问题;第二节,通过查阅和对比新旧唐书及藏文相关书籍资料,试图去补充了《吐蕃大事纪年》中的3年大事,即公元749年的大事,公元750年的大事和公元751年的大事。第五章,主要分析和研究了《吐蕃大事纪年》的历史研究价值,第一节探讨了有关年表的价值,根据本史料的相关内容,并与其他相关史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生卒年份;以及芒松芒赞和堆松芒波杰的生卒年份问题;赤德祖丹和赤松德赞的生卒年份问题。第二节通过与本史料对证,分析了吐蕃时期相关历史人物的相关问题,即赤松德赞的生母问题,围绕《吐蕃大事纪年》中第61条狗年,即710年的大事中出现的与绛擦喇本相似的人物,与本史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对证,分析和探讨了绛擦喇本生母等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