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围产期是奶牛疾病和死亡的多发期,在生产中尤为关键,其中酮病是奶牛在NEB状态下,糖脂代谢紊乱而引发的重大代谢性疾病,造成生产性能下降和其他疾病风险升高,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而脂肪因子广泛参与生物机体糖脂代谢网络,与酮病发生具有密切的潜在联系。应用血液指标及早地对酮病进行预警,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损失,但目前用于酮病预警的指标较为单一,体系尚不完善。因此本研究旨在总结围产期健康与酮病奶牛血清部分脂肪因子变化规律,探究脂肪因子与奶牛酮病的相关性以及能否作为奶牛酮病的预警指标,为揭示酮病奶牛脂肪因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完善围产期奶牛机体糖脂代谢网络和建立健全奶牛酮病预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试验选取四川省某规模化奶牛场半封闭统一舍饲,体况良好,体重597±53kg,体况评分3.39±0.27,2-4胎,即将进入干奶期的澳洲荷斯坦奶牛60头,最终筛选健康奶牛21头,仅发生酮病奶牛17头。分别于距预产期约56d、49d、42d、35d、28d、21d、14d、7d、分娩当天、产后7d、14d、21d、28d、35d、42d、49d、56d共17个时间点,采集各奶牛尾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脂肪因子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以及酮病相关能量平衡指标BHBA、NEFA、TG、Glu和INS水平。分别总结健康和酮病奶牛血清各指标变化规律以及各时间点的差异性;扩大酮病奶牛的样本数量,分为Ⅰ型酮病组(13头)和Ⅱ型酮病组(14头),计算RQUICKI,探究血清脂肪因子与两类酮病的相关性;最后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分析确定奶牛酮病的预警指标及其最佳临界值。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围产期酮病与健康奶牛血清部分脂肪因子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酮病和健康奶牛血清BHBA、NEFA、Glu、INS和TG水平在围产前期均保持较为稳定水平,而在分娩后,酮病和健康奶牛BHBA和NEFA水平均先明显上升,后逐渐下降,但酮病奶牛上升幅度更加明显,恢复时间更长;健康奶牛血清Glu和INS水平以及酮病奶牛血清Glu水平呈下降趋势,但酮病奶牛血清INS水平出现上升。(2)酮病和健康奶牛血清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水平在产前均保持较为稳定水平,而在分娩后发生明显变化,其中ADP、抵抗素、IL-6和TNF-α水平升高,而LEP水平下降,且酮病奶牛变化幅度更大。试验二围产期奶牛部分脂肪因子与酮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Ⅰ型酮病奶牛血清BHBA水平极显著高于Ⅱ型酮病奶牛(P<0.01),Ⅱ型酮病奶牛血清INS水平极显著高于Ⅰ型酮病奶牛(P<0.01),但RQUICKI显著低于Ⅰ型酮病奶牛(P<0.05);Ⅰ型酮病奶牛血清ADP水平显著高于Ⅱ型酮病奶牛(P<0.05),LEP、抵抗素、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Ⅱ型酮病奶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2)Ⅰ型酮病奶牛中血清BHBA水平分别与INS水平、LEP水平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ADP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ADP与LEP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3)Ⅱ型酮病奶牛血清INS水平与抵抗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RQUICKI与A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抵抗素、TNF-α和IL-6水平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P<0.05);ADP与抵抗素和TNF-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LEP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抵抗素与IL-6和TNF-α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IL-6和TNF-α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三奶牛血清部分脂肪因子和能量平衡指标对酮病预警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产前14d和7d血清BHBA和NEFA可作为酮病的预警指标,BHBA的最佳分界值分别为大于0.42 mmol/L和0.34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58.8%和76.5%,特异度为81.0%和66.7%;NEFA的最佳分界值为大于0.47 mmol/L和0.32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58.8%和94.1%,特异度为90.5%和47.6%。(2)产前14d、7d和分娩当天血清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均不适合为产后酮病的预警指标,但随预产期临近,五种脂肪因子Logistic曲线的显著性逐渐向具有统计学意义接近,可能存在作为酮病预警指标的潜力。结论:(1)围产期奶牛血清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水平受到酮病的影响,且在Ⅰ型和Ⅱ型酮病奶牛中表现出不同生物学功能。(2)产前14d和7d血清BHBA和NEFA可作为酮病预警指标,但在本试验统计数据中,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均不适合作为产后酮病预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