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南方喀斯特环江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北回归线北侧,东濒古宾河上游,西近打狗河,北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保护区的洞塘乡、翁昂乡相连,南接木论—川山喀斯特地区。遗产地东西宽约19.8km,南北长约10.8km,总面积89.69km~2,其中森林面积84.99 km~2,森林覆盖率达94.8%。本研究团队自2007年以来到遗产地及周边地区的67个洞穴考查,共采集标本约5000号。经初步鉴定统计,采集到的洞穴生物共118种,分属4门、15纲、30目、62科、80属。主要结果如下:1.遗产地洞穴物种特别丰富。遗产地目前发现洞穴生物118种,是中国洞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喀斯特地区,且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各自然遗产地中居于首位。2.节肢动物是洞穴生物中最大的类群,有95种,占全部种类的80.5%。每个类群超过10种的有蛛形纲、昆虫纲、倍足纲、甲壳纲和弹尾纲,共占节肢动物的93.68%。各自的优势类群分别是蛛形纲的蜘蛛目,昆虫纲的鞘翅目,倍足纲的带马陆目,弹尾纲的弹尾目和甲壳纲的等足目。3.遗产地洞穴生物陆生旗舰种类是步甲科和交翅马陆科,洞穴生物水生旗舰种类是鲤科,均超过5种。4.遗产地洞穴生物以真洞穴生物为主,占全部种类的73.73%。主要为硬骨鱼纲、蛭纲、倍足纲、弹尾纲、桡足纲、介形纲、双尾纲、伪蝎目、盲蛛目、蜱螨目、等足目、双翅目、鞘翅目步甲科、蚁甲科、球蕈甲科、小粒龙虱科等类群。5.遗产地各个洞穴的分布物种差异极大。种类极度丰富的洞穴为马山洞,发现了超过20种以上洞穴生物;生物种类丰富的洞穴是洞寨洞和岗来洞,发现超过15种以上洞穴生物;洞穴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的洞穴是贵洞、下兰姻缘洞、敢硝洞、神龙宫洞、水洞等,发现超过10种以上洞穴生物。其他大部分洞穴生物种类贫乏,发现种类仅在5种以下。6.遗产地物种特有性极高。在已统计的洞穴生物中伪蝎目、盲蛛目、等足目、步甲科、蚁甲科、球蕈甲科、小粒龙虱科等真洞穴生物仅发现生活在遗产地喀斯特地区,分布在一个或几个相近的洞穴中。超过67%的洞穴生物为特有种类,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本研究选取自然遗产地有代表性的洞穴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采集了一定数量的珍贵洞穴生物标本,拍摄了大量的洞穴生态照片,掌握了自然遗产地洞穴生物资源第一手资料,为摸清我国特别是广西丰富的洞穴生物多样性资源打下基础。通过对不同洞穴生物的分布数量、分布特点、生长环境等数据整理研究,有望为洞穴生物列入重点保护物种红皮书和立法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初步摸清洞穴生物多样性组成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也为将来进一步探讨洞穴生物的适应、扩散和进化机制等科学研究提供样本数据和参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