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入外治法联合西药治疗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对黄疸消退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肝功能等)的影响,并与中药口服联合西药疗法、单纯西药疗法进行比较,探讨中药直肠滴入外治法的总体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武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病房和西医消化科病房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的符合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断的患儿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分别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1组15例及对照2组1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直肠滴入联合西药治疗,对照1组采用中药口服联合西药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2周为一疗程,治疗三个疗程后通过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凝血酶原时间(PT)、CMV-IgM转阴率以及肝脏大小(cm)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判断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三组患儿治疗后TBIL、DBIL、ALP、ALT、TBA、γ-GT以及肝脏大小(cm)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三组患儿治疗后TBIL、DBIL、TBA值在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γ-GT值比较,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治疗后ALT、ALP以及肝脏大小值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三组患儿治疗后PT值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有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三组患儿治疗后CMV-IgM转阴率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5三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治愈5例,占33.33%,好转9例,占60.00%,未愈1例,占6.67%,总有效14例,占93.33%;对照1组治愈3例,占20.00%,好转10例,占66.67%,未愈2例,占13.33%,总有效13例,占86.67%;对照2组治愈2例,占13.33%,好转8例,占53.33%,未愈5例,占33.33%,总有效10例,占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1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通过对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儿采用中药直肠滴入联合西药治疗前后总有效率的观察,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证实了中药直肠滴入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且与中药口服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2三组患儿经治疗后TBIL、DBIL、ALP、ALT、TBA、γ-GT、PT、CMV-IgM转阴率及肝脏大小(cm)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说明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3通过对治疗后ALP、ALT、CMV-IgM转阴率及肝脏大小(cm)值的统计结果的观察,可得出中药直肠滴入联合西药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与中药口服联合西药治疗相当;通过对治疗后PT值的统计结果的观察,可得出中药直肠滴入联合西药与中药口服联合西药、单纯西药疗效相当;并通过观察治疗后TBIL、DBIL、TBA、γ-GT值的统计结果,可知中药直肠滴入联合西药疗法分别优于中药口服联合西药疗法和单纯西药疗法,说明直肠滴入疗法在降低TBIL、DBIL、TBA、γ-GT值有其优势,且此疗法安全方便,患儿配合度高,无明显的毒副作用,适于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