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超低碳贝氏体钢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aniya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不断增长的建筑设施的发展需要更高韧性和塑性的高强度钢材。由此,第三期“973计划”提出了发展第三代低合金钢的概念,要求大幅度提高韧性和塑性,形成屈服强度500~1000MPa级的高强高韧低合金钢技术基础。基于以上要求,本文以超低碳贝氏体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利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热变形行为及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并通过热处理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超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单、双道次压缩热模拟实验,研究了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热变形行为,并得到了该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激活能为402kJ/mol和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395kJ/mol,确定了临界应变、峰值应变、峰值应力与Z参数的关系,建立了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方程和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利用经过调整后的周纪华式流变应力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得到了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的流变应力模型。通过动态CCT的热模拟实验,绘制出了超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2.利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两阶段轧制对实验钢离线热处理的组织性能的影响。在同一压下量下,随着分配给未再结晶区的压下量的增加,后期热处理过程中的硬度先升高后下降。3.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QT工艺和离线弛豫工艺)对超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1)通过设定一系列淬火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并且确定了最佳的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分别为900℃,50min。(2)采用QT工艺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贝氏体板条边界上的碳化物或者残余奥氏体逐渐分解,随后板条逐渐宽化,而后转变为粒状贝氏体,在700℃左右时,组织完全转变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并且位错大量消失。组织由板条贝氏体转变为粒状贝氏体直至准多边形铁素体,组织越来越稳定。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由于组织变化,力学性能也随之变化,屈服强度先上升,当回火温度高于500℃时,屈服强度开始急速下降,在700℃时,屈服强度仅为710MPa。屈强比和延伸率基本上随着回火温度的上升而逐渐上升。(3)在离线弛豫工艺中,当弛豫至两相区以上时,随着弛豫时间增加,强度先上升而后略有下降,试样弛豫20s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1043MPa,且弛豫试样的强度都比未弛豫的高;当弛豫进入两相区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急速下降,而延伸率逐渐升高。
其他文献
不论是园林城市还是森林城市,在人们提起它们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居住与生产的城市。不可否认,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均被大量的植被覆盖着,对城市环境
目的增进对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电图特点的认识,提高其检查的阳性率。方法对9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肌电图异常率为87.9%,肌源性损害者占79.1%,神经
随着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时代的到来,有关隧道抗震的相关问题不断涌现。汶川地震后发现,在地震高烈度地区隧道震害极为严重,为满足软弱围岩隧道的支护、抗震需求,推广钢纤维、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改进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的算法,结合运动目标分割技术现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硬件实现的红外运动目标分割算法,对基本的红
IT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软件实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内容,然而软件实训过程虽有不同,但大同小异,这些软件实训过程是否真的都能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来探
通过笔者参与漓江画派桂林创作基地的设计过程开始了此研究,本文从项目背景、当地文化和建筑类型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探索出针对本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在建类
轮轨关系是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基础问题之一,其中轮轨接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且从未停止研究的重要问题。伴随客运列车速度的提高和重载货车的发展,一直以来困
论述了在工业区改造中应该重视旧工业建筑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两方面因素,并提出二者具有紧密的关系 指出在沈阳铁西工业区所展现的经济价值的背后蕴含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这
高动态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关键在于建立、运行持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竞争协同机制。我国金融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生存
近年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归因理论认为个体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尝试解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