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取样数量的研究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see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精准农业管理技术研究十分活跃,进展迅速,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土壤养分管理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传统的农业生产常把一个地块当成均质、统一的单元来处理,忽视土壤养分在地块内部的空间变异,这样就致使地块的某些区域施肥不足或过高,不但造成了肥料的浪费,也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导致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低下。随着可持续农业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何根据土壤养分变异状况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得最佳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土地等农业生态环境正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作的土壤养分分布图对于表现土壤养分变异规律,确定合理的取样数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某些特殊的区域尤其是在土壤养分变异在地块内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状况来划分土壤取样管理区,按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状况来分配土壤取样数量可以降低取样成本,提高取样效率。各种元素在一定精度和允许误差条件要求下所需要的取样数量有一定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权衡各种元素的重要程度,依据分析目的和任务来确定最佳的综合取样数量。 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江津市吴滩镇的土壤养分进行了空间变异性分析,运用Cochran(1977)公式对:土壤特性的取样点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在一定置信度的条件下,精度的选取以及合理样本容量的确定,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利用Kriging进行最优内插,对本研究的取样点进行了验证,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对土壤特性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基本的统计。采用域值法来识别土壤特性的特异值,并用正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代替特异值。统计分析表明:土壤特性变异系数介于6.09%~66.67%之间,属中等变异强度。B测试值的变异系数最大;P、Cu、Fe、Zn的变异次之,分别为37.96%、34.08%、27.54%、26.00%:OM、N、K、Ca、Mg、S、Mn测试值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6.09%、22.06%、14.05%、8.94%、6.93%、9.87%、13.86%、16.90%。 (2)对土壤特性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该研究区域中,pH、OM、Cu、Fe、B等测试数据呈正态分布,N、P、K、Ca、Mg、S、Mn、Zn的测试数据呈对数正态分布,这表明所测数据均满足地统计学分析的要求。 (3)对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结构及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中利用AreMap中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模块,对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各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结构得到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采用普通克立格法、简单克立格法和对数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零电压、零电流软切换的控制方法,在半个工频周期中,把控制环节切换成五个不同的工作方式,通过充电、放电及谐振模式使整流电路的输入电流趋近于正弦波变化规律,从而减少
本文论述了信息的存在方式的突变和运动规律的特殊性,信息时代科学认知方式的创新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产生,对信息的哲学把握,理论研究的发展路径等问题,总结概括了信息学研究
该研究旨在考察选种植物对于基质的适应能力,从产量、质量和种植效益进行分析,从综合因素角度选择适宜种植的先锋植物;同时比较分析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基质理化特性及变化情
一、问题的缘起rn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从技术操作层面的改革到价值观念领域的省思,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单项教学改革
美国著名东方学家赛义德认为,自14世纪东方学在西方产生,“东方的”这一概念即包含着对任何亚洲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或专业或业余的热情,而“亚洲的”则被奇妙地等同于异国情调
早期的地形图是以“纸”为介质的,这种纸制的地形图不仅在更新方面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地形图本身很容易因受潮、化学侵蚀等的影响而变形,使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因此,1998年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政府公信力建设成为一个焦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利用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水稻和旱稻营养液pH值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和氮肥处理对旱稻产量形成特性、氮素吸收利用状况、水分利用效率、根系分布状
植物工厂是水肥一体化管控的高效农业系统,为蔬菜生产环境的精确控制提供有效手段。但生产中采用的较高氮浓度栽培在实现高产的同时,亦带来了叶菜类的品质问题,如硝酸盐含量
提出了一个新的两阶段二维多速度运动检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利用基于乘积侧抑制速度检测子MIVD的一维速度检测特性,构成了一维多速度运动感知层.检测出一维速度信息,然后利用胞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