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齐·威尔斯三部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的生态解读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nglu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托邦文学是一支别具风格的文学流派。它承载了人类对于美好未来的希望以及对现世困境的思考。在19世纪,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然而早期乌托邦思想家们所描述的人间天堂或理想共和国却并没有出现。相反,日益兴起的工业革命却使下层劳动人民受到愈来愈严重的压迫和剥削。反乌托邦小说在这个历史阶段应运而生。它通过预测和想像未来的灾难向人类发出预警,对当代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科技文明和工业文明提出质疑。   反乌托邦小说的批判与生态批评理论不谋而合。“人类中心主义”、“科技至上观”和“唯发展主义”被生态文学界公认为生态危机的三大根源,也是反乌托邦小说中频繁出现的主题。因此,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反乌托邦小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赫·齐·威尔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科幻小说家、现代科幻文学的鼻祖和典范,被誉为“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他的科幻小说针砭时弊,为后世科幻文学创作提供了雏形,在科幻文学史上占据显赫地位。尤其在他早期的三部经典反乌托邦小说《摩若博士岛》、《隐身人》和《时间机器》中,威尔斯深刻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生态哲学思想。本文立足于这三部小说,采用细读文本的研究方法,分别解析了“人类中心主义”、“科技至上观”和“唯发展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探讨威尔斯作品中的反乌托邦思想。   威尔斯在肯定科学发明巨大威力与贡献的同时,揭露社会矛盾和丑恶现象,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哲学思想。小说中多处体现的生态反乌托邦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性、思辨性和前瞻性。在如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对威尔斯反乌托邦小说中生态思想的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人类对乌托邦、工业文明和人类自身前途命运的辩证观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从2001年的9/11事件开始,到伊拉克战争,再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十多年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一个艰难时期。然而,这段艰难时期恰恰是超级英雄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
伴着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和“实证转向”,结合语料库,以研究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的隐喻实证研究为大势所趋。而针对环境的治理这一社会热点,通过隐喻展示对环境的认知有
戏剧语言简洁凝练,主题深刻隽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戏剧翻泽却一直处于文学翻译的边缘地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试图将翻译研究
学位
后殖民主义通过揭露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文化霸权的实质来消除“欧洲中心”和“西方权威”,提倡多元文化研究的潮流,发展东西方之间由对抗到对话的新型关系。该理论被应用于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伦理学界认为只要有人的活动,伦理就会发生作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和伦理密不可分,所以研究翻译中的伦理问题进而建立翻译伦理学至关重要。然而对是否有必要建
莫言的作品成功地走向世界并获得认可,翻译家葛浩文的作用功不可没。他的翻译让更多的人认识莫言,认识中国文学。莫言的小说《蛙》是他获得诺贝尔奖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问世以
近几十年来,李清照词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热点之一,中西对李清照词的翻译起步也都很早。尽管唐诗英译的研究已经日趋完善,但是对宋词英译的研究,尤其是李清照词的英译及研究尚
本文从厚翻译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翻译史上最典型的厚翻译的例子--严复所译的《天演论》进行再度考察。本文之所以称为“再思考”是因为笔者的考察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现
自译往往被看作一种理想的翻译。与普通译者相比,自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毕竟他是在翻译自己的作品。但是理解只是翻译过程的一个起点,在翻译过程中,自译者仍然是译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