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眼内压、眼轴、角膜屈光力等眼球生物特性,以及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等光学特性在双眼间的差异,分析可能导致差异的原因,并探索可能与近视性屈光参差发生、发展相关的潜在因素。方法:(1)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重庆市明达眼科就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所有患者符合双眼等效球镜(SE)差值≥1.0D、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0.8且各项原始数据较为完善的患者共115例,根据患者屈光参差程度将115名患者分为:屈光参差较大组(SE差值≥2.5D)共31人,屈光参差较小组(SE差值<2.5D)共84人。(2)除对患者进行视力、综合验光等常规检查外,测量患者眼轴长、眼内压、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屈光力等生物参数,不同光照条件下各频率的对比敏感度、角膜和全眼的高阶像差、主视眼、光学传递函数等光学特征,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双眼间各参数有无差异,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双眼屈光参差度与各参数差值的相关性及线性关系。结果:1.各组屈光参差程度互不相等,三组组内双眼的球镜、SE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柱镜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高度数眼的前房容积、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高于低度数眼,在屈光参差较小组及汇总病例中,高度数眼的前房更深、眼内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眼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横径、晶体厚度、平均SimK值在任意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汇总组及屈光参差较大组中双眼的玻璃体腔、眼轴长的差值与屈光参差度成正相关,1mm眼轴长的差值分别对应2.554D、3.488D,而双眼角膜屈光力、眼内压、前房深度、前房容积的差值与屈光参差度无相关性,高度数眼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比低度数眼平均高出0.80%、3.45%、2.51%;4.仅在屈光参差≥2.5D组中,高度数眼在亮光下的AULCSF(1.29±0.13)、亮光下6c/d(1.86±0.17)的对比敏感度值高于低度数眼(1.24±0.11 t=2.097 p=0.044,1.79±0.15 t=2.211 p=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双眼在瞳孔大小和BCVA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约2/3右眼为主视眼,1/3左眼为主视眼,46%的患者主视眼为高度数眼,54%的患者主视眼为低度数眼;6.双眼角膜平面的光学传递函数在双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总病例中,低度数眼的全眼STrefoil、Z3-3,角膜STrefoil、Z33高于高度数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屈光参差较小组中,高度数眼有更高的全眼SSph和角膜Scoma、Z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屈光参差较大组中,低度数眼的全眼Sh、STrefoil、Z3-3,角膜Sh、STrefoil、Z33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阶、四阶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近视性屈光参差主要是球镜的参差而非柱镜的参差,主要是轴性的参差而非曲率性的参差;2.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高度数眼具有较高的眼压值,但是双眼眼压的差值远远小于生理范围所允许的差异,所以认为单纯由眼压增高导致的眼球轴向生长与近视性屈光参差无关,可能在巩膜薄弱的情况下高眼压促使眼轴增长;3.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在高度数眼中,前房容积更大,ACD更深,玻璃体腔长及AL更长,双眼间不均衡生长是屈光参差最主要的原因;屈光度差值越大,AL与VL差异越大,ACD与VL、AL在双眼的差异不成比例,眼后节是双眼不均衡生长的主要原因,眼前节的差异贡献较小,但ACD在眼球纵向上的位置仍不可忽视;双眼的晶状体厚度、角膜屈光力、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横径等指标具有高度相似性。4.明光较暗光、暗光下眩光环境的CS更佳,中频CS较高频、低频CS更好,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CS总体符合钟型分布;较高度数眼的对比敏感度在屈光参差较大组中稍好于低度数眼,可能与该组患者低度数眼的总高阶像差增加有关,CS的下降与近视性屈光参差关系不大;5.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中,双眼BCVA、瞳孔直径无差别,患者右眼多为主视眼,近视度数较小眼为主视眼的比例稍高于高度数眼;6.控制了衍射、像差等的影响后角膜平面的光学性能无差异;7.高阶像差中,角膜总高阶像差值均较全眼的小,说明眼内高阶像差对角膜像差起补偿而非叠加作用;三阶像差较四阶像差大,慧差大于三叶草和球差,慧差、球差分别是三阶、四阶像差的主要成分,在Zernike多项式中,像差的阶次越高、位置越远离中轴,其值越小、对像差的贡献也越小。8.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的高阶像差在组成有差异,总高阶像差增大与屈光参差相关的假设并不成立、而慧差、球差的增大及像差在调节中的变化在屈光参差中有无作用需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