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预处理方法对耐力训练大鼠进行大强度运动前干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预处理方法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机理,为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①空白对照组:自由饮食,不予任何处理。②耐力训练组:每天进行大负荷负重游泳。每天1次,每次120min,每周6次,共训练8周。大鼠训练前不予任何特殊处理。③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8只,从第2周起每次训练前进行穴位电刺激,20min/次,取穴相当于人体的内关和足三里穴。训练方法同②。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三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中PKC-δ、PKC-的蛋白表达;用光谱分析法检测心肌中内源性物质肌酸激酶(CK)和5’-核苷酸(5 ’-NT)的活性。
结果:
1.心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显示:空白对照组肌纤维和线粒体形态结构正常;训练对照组可见多数血管中血液淤积,线粒体缺损,心肌细胞核周围胞浆充盈;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线粒体无明显异常,肌纤维的排列也比较完好,没有出现大量的胶原纤维,血管壁呈泡状突起。
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PKC-ε在心肌中的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MOD),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为0.0078,耐力训练组为0.0007,空白对照组0.0055。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和耐力训练组,耐力训练组和空白对照组的PKC-ε在心肌中的表达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PKC-δ在心肌中的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MOD),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为0.0006,耐力训练组为0.0168,空白对照组0.0015。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和耐力训练组,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耐力训练组和空白对照组的PKC-δ在心肌中的表达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3.内源性物质活性检测结果: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CK酶活性11.0338±3.7625U/ml,耐力训练组8.9816±2.5918 U/ml,空白对照组5.8555±0.1441U/ml。结果显示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和耐力训练组之间、耐力训练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和空白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5’-NT 酶活性121.7523±16.5527U,耐力训练组94.1937±24.8074U,空白对照组108.3270±6.1954U。结果显示耐力训练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和空白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耐力训练加穴位电刺激组和耐力训练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5 ’-NT 变化趋势为安静值较低,采用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则活性水平有增高趋势。
结论:
1.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可通过诱导心肌细胞产生预适应,激活心肌组织中的内源性保护物质,从而使心肌中的PKC发生转位,调动相应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2.内关和足三里作为穴位电刺激预处理的主穴,可用于大负荷训练中心源性疲劳的预防。
3.大强度过度训练可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