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影子银行进行大量研究,结合实际的金融产品和国外学者对影子银行的诸多定义,本文将中国的影子银行定义为以正规银行体系内的影子银行业务、准金融机构信用中介和民间金融活动为表现形式,通过金融创新创造市场流动性,但不受正规金融监管的组织。不可否认,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其作为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其风险也引起广泛关注。影子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期限错配风险、高杠杆率风险、金融脆弱性风险、放大系统性风险等。在处理影子银行的问题方面,国际上的经验是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扩大监管对象的范围,明确监管的重点对象。本文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研究视角,研究上海自贸区金融市场的开放建设对影子银行的影响,结合当前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与发展现状,提出在上海自贸区框架下,如何规避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探索金融市场的开放是否能规避中国所面临的影子银行问题,从而为在全国范围内解决影子银行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文章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影子银行相关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论文的框架与研究方法,并提出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对影子银行的定义进行界定,结合1998年至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进行估算,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三大表现形式:正规银行体系的影子银行业务、准金融机构信用中介和民间金融活动,通过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归纳中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融资渠道的不畅通和利率管制,阐述影子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第三章结合上海自贸区金融市场开放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三方面的相关法规,重点阐述上海自贸区金融市场的开放建设对影子银行的影响:资本项目下开放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对影子银行资金的依赖;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资本市场建设,缓解影子银行问题;利率市场化规范影子银行的行为。第四章在以上章节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引导融资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使其纳入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三是完善风险预警与动态监测机制;四是建立统一的统计标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