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存在的环境不断受到冲击,导致传统村落不断消亡,文化特征也随之消失。越来越多专家、学者认识到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制度,是传统村落保护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中国传统村落基数大,保护名录不具备普遍性,难免沧海遗珠。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未被列入名录的村落,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合作市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区域,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以及浓郁的藏族宗教文化背景下,孕育出不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对其空间形态的研究,有利于该地区地域文化的传承。本文以合作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调查,发现合作市北部与南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并根据影响村落形态的因素,归纳出合作市传统村落空间地理分布特征,进而将合作市传统村落划分为北部大夏河流域传统村落分布区、南部洮河流域传统村落分布区。对每个区域内传统村落的分布概况、空间形态、空间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两个流域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共性表现与个性表现,最终提出合作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的建议,为合作市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规划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资料。论文分为四大部分,共七章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是论文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首先讨论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其次对论文的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最后系统的确定论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论文框架。第二部分,以第二章为主,对传统村落的分布与生存现状、形态特征、空间特征进行全面的调查。发现合作市北部、南部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存在差异,并且根据地形地貌、自然山水以及生产方式等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因素,将合作市分为北部大夏河流域传统村落分布区、南部洮河流域传统村落分布区。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三章到第四章分别阐述北部大夏河流域、南部洮河流域中传统村落的选址原则、选址类型、中心、边界、空间形态、空间特征要素、空间结构、院落等。第五章以第二部分的总结的成果为基础,从传统村落形态、村落空间等方面横向比较两个地域分区中传统村落的共性与个性。第四部分,包括第六章,第六章根据前文对合作市传统村落地域特色、空间形态的研究,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探讨合作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及空间形态保护的内容,终而提出符合当地特色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策略。最后,第七章为论文的主要结论,以及研究不足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