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价问题是经济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粮食价格是传统社会经济的晴雨表,民安物阜、国泰民安、物价稳定往往是一个朝代强盛的标志,而民生凋敝、物价腾涌又往往是一个朝代覆灭的明显征兆。学术界对粮价问题较为关注,王业键是粮价研究的集大成者。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山西粮价的定量研究鲜有涉及。因此,文章选取清代道光山西粮食价格的波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长时期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诸多因素与其的相关度问题,廓清清代山西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进一步探讨粮食价格与耕织结构的关系,揭示其对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结构的影响。 文章运用现在学术界进行粮价研究所通用的现代统计学方法,如相关度研究、回归分析、双尾检验等,对道光山西粮价与其影响因素灾害、人口以及货币因素进行了数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分析以及描述性史料作了进一步的检验。 在农业生产水平既定的传统社会,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道光期间山西晋商积极的救灾活动以及清政府有效的荒政制度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粮价波动和灾害仅呈低度相关,这和王业键等的研究结论一致。 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来看,人口作为粮食的需求方,人口增加,粮价理论上是上扬的。但是,本文数量分析结果显示,道光山西人口与粮价呈负相关。这可能和道光山西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移民等使实际需求降低,而存在粮食贸易、高产作物普及等因素又使粮食供给相对增加有极大的关系。 作为贸易的中介——货币,由于道光期间银钱比居高不下,而且在道光朝呈上扬趋势,成为道光山西用白银表示的粮价总体下降的一个因素。最后,文章运用相关系数以及离散差来对道光山西的市场整合度进行分析,得出山西当时市场整合水平较高。也正是较高的市场整合水平使得当时的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粮价与自然灾害仅呈低度相关。同时,较高的市场整合水平保证了一种供求平衡的稳定状态,因此,粮价不仅受到较小幅度人口增加的影响,更受到当时高产作物普及等供给力量的影响。因此,在文章研究的诸种因素中,市场整合水平对粮价的影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文章意在从数量的角度得出各影响因素与粮价之间的关系,廓清当时山西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