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直到二战之后还是一个纯农业国家。自改革开放之后的1979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的雏形才缓慢建立起来。今天,在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已经形成了具有强烈需求的、规模可观的中产阶级群体。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和生产国。在2005至2015年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增长了五倍,2015年一年汽车销售量超过了2000万。 这自然也是一个德国汽车生产商无法忽视的市场。作为先行者之一的大众早在1984年就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以合作的形式开始在当地生产大众桑塔纳汽车。第二家与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合作的合资公司于1985年建立并立即投入运营。 大众尤其引人注目,而宝马和梅赛德斯也在年复一年地刷新着他们的销售纪录。然而,这看似可以无限发展的势头却在2015年发生了改变,究其原因,是中国各地遭遇到的环境问题所导致。 中国曾成功地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从科技落后状态到举足轻重的生产大国的转变。而现在处于中心地位的是从内燃机驱动到电力驱动的转型。由此,基于国家扶持,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在电气科技领域内收获了惊人的科研成果。 外国生产商在政府出台新的法律草案之后则倍感压力:从2018年开始,电动汽车就已经要占到一定的销售比例。未达标者将面临处罚威胁。对于大众集团来讲,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一年时间里,电动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必须要从几百辆升至数万辆。 跟据最新的五年计划以及国家的环保目标来看,在中国,未来属于电力驱动。除了为最终消费者提供合适的机动车产品以外,生产者需要确定多重战略,以求能够继续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下去。例如: 在中国中西部进行长期扩张,以降低费用和从国家开发中受益。 加强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并及早发现以及联合高潜力人才。 更加注重中国与西方迥异的文化价值观。为了能够在世界最大的市场中进行汽车销售,我们必须要了解潜在客户和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并将这些认知纳入到商业模式之中。 德国制造在中国拥有很好的口碑,它代表着质量与创新。中国客户要求创新与品质,必须促进这两者的发展,而且不可仅出于宣传目的而滥用这一优势。 因中国中央政党实难揣测,故必须要与党内各阶层保持紧密联系。我们需要通往高层的渠道和与党的目标相吻合的通用及战略性布局。 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国汽车市场的淘金热已然偃旗息鼓。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无限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而且中国的消费者的要求也愈发难以满足。另外加上中国制定法规的不确定性,现在的法律草案主要照顾本国制造商并且想要通过指标来完成从内燃机到电动机的模式转变。想要将来也在这里成功地生存下去的企业,需要一个清晰的战略计划以及对中国市场和远东文化的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