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惯性传感器的运动感知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56914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制造工艺的提升,移动设备迎来了爆炸性的增长。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中配备了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以及智能手环等移动设备中都有它的身影。由于其能够捕捉丰富的运动相关信息,基于惯性传感器进行运动感知相关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本文选择了行为识别以及运动追踪这两个切入点,它们同属于运动感知的范畴,都需要通过某些测量手段对目标对象运动过程的信息进行捕捉,获取关于运动的有意义的印象。但是它们的关注点各有侧重,对行为识别而言,关于运动的有意义的印象是运动所属的类别,对运动追踪而言则是运动过程中某些属性的量化描述。具体来讲,本文以人的步态运动识别和刚体的运动追踪作为案例,对基于惯性传感器的运动感知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基于对平地行走和上、下台阶这三类步态运动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步态运动识别方法。这种方法提取了基于角度的步态运动相关特征,这种特征受用户体形、行为习惯的影响小,不需要针对特定用户进行训练,能够实现用户无关的识别。在与采用高维频域特征方案的对比中,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达到相当的识别效果,平均识别准确率在99.5%,并且能够减少特征提取和识别过程的时间开销,是一种相对高效率且轻量化的识别方案。此外,在行为识别泛化性测试中,本文的方案在识别准确性上没有明显的下降,说明此方法具备良好的识别泛化性。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刚体运动追踪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实现了一个刚体运动追踪系统——MotionTracker。该方法不仅能实现对刚体单点运动轨迹的追踪,还能对刚体上其他选定位置的运动轨迹进行还原。通过构建一种运动过程等效模型,该方法将刚体复杂的运动过程等效为三维空间中一次平移和旋转的组合,MotionTracker基于此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就分析结果和光学追踪系统进行对比。此外,本文也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冗余传感器轨迹校准方案,通过与光学追踪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这个方案可以部分修正运动轨迹估算的偏差。本文选择了乒乓球击球作为应用场景示例,我们将惯性传感器节点布置于乒乓球拍上,乒乓球拍为待追踪的刚体,MotionTracker可以估算球拍上选定位置的运动轨迹,并且对其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实验人员执行正手击球,挡球和击上旋球这三个乒乓球的基本动作,在与光学追踪系统OptiTrack的对比实验中,MotionTracker在0.04s的时间间隔下平移标量的平均估算偏差在1cm左右,旋转轴的平均偏差在18°左右,旋转角度的平均偏差在1°左右。另外,本文绘制出了击上旋球时两种系统的轨迹还原结果,对MotionTracker的运动追踪效果进行了直观的展示。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各领域的普遍应用,“人工智能+教育”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当下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很重要的教学目标。为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
随着人们对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气体传感器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检测手段使用范围愈加广泛,有效检测易挥发有害气体对于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氧化物气体
初始对准的精度对后续导航系统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对准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导航系统的对准工作可以在多种情况下进行,比如完全静态的条件下,系泊状态下,或是在海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对桥梁建设质量、建设速度以及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标准化、装配化的预制结构成为新时期桥梁建设的首选结构形式。BULB-T梁桥由BULB-T梁、横梁
六氟化硫(SF6)分解组分检测是监测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设备内早期绝缘故障的有效方式之一。二氧化硫(SO2)和硫化氢(H2S)属于SF6分解气体的重要特征组分,
本文介绍了天文学中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现状。从这个领域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数据挖掘可能有一些混合的含义。如果使用得当,它可能是一种强大的方法,有可能充分利用指数级增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的核心算法模型之一,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图像分析和处理等任务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是以数据驱动的滤
本文针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在日常的培训工作中,往往较多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成本较高、培训者时间难以集中、占用工作时间等缺点,然而通过网络教
滚动轴承在各种机械设备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健康状态与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密切相关。针对滚动轴承进行开展的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不仅可有效提高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安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让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工业作业之中,同时对机器人的控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机器人系统为一个具有强耦合性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系统,因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