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内固定物的改进,影像学的进步,导航技术的发展,手术医师对上颈椎解剖认识的加深,枕颈固定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近几年国外报道了多篇枕骨髁后路置钉相关研究,称之为枕骨髁螺钉。对于需要进行上颈椎经口咽减压复位植骨融合或上颈椎经口咽肿瘤切除植骨融合患者,需行枕颈内固定以获得即刻的稳定。而后路内固定手术需要改变患者体位,植骨块在体位改变过程中如发生移位松动将导致手术的失败。故如果能够在经口咽完成病灶清除,减压复位等步骤的同时进行内固定无疑可以减少手术风险。故如能实现经口咽前路枕骨髁置钉,并结合经口咽C1,C2螺钉固定,无疑可在减压病灶植骨之后,在同个体位下实现枕颈交界区域的稳定。而经口咽入路枕骨髁置钉技术目前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对于不合并有横韧带断裂的寰椎骨折的治疗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保守治疗需较长时间外固定,且经常出现骨折不愈合,长期遗留颈部疼痛等并发症。而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为寰枢椎融合术和枕颈融合术。这些手术方式均导致上颈椎的活动丧失,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实现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同时保留上颈椎的运动功能,我们设计了Jefferson-fracture Reduction Plate (JeRP)。但在JeRP应用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如C1侧块是否足够大置入2枚直径2.5mm的螺钉,置钉点位置等。目的:1.明确经口咽入路枕骨髁置钉的可行性及置钉的技术参数;2.评估JeRP初步临床应用疗效及存在的并发症;3.明确JeRP侧块置钉的技术参数,并对钢板的设计做进一步改进。方法:1.临床资料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共有8名患者,于我院诊断为Jefferson骨折(横韧带完整),行经口咽寰椎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JeRP手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2.建立上颈椎的三维模型运用Mimics10.01软件,对枕颈交界区的CT数据(层厚lmm)进行三维重建。3.模拟置入螺钉,获得置钉的技术参数于枕骨髁的前方选定3个进钉点。模拟置入直径3.5mm枕骨髁螺钉。比较各个进钉点间置钉成功率,螺钉长度及外倾角的安全范围。对于临床上具备可行性的进钉点间隔1°调整进钉角度,比较不同角度置钉时置钉成功率的变化。测量寰椎侧块解剖结构,提出侧块螺钉置钉点并模拟置入直径2.5mm的上下位螺钉,测量螺钉长度,角度,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4.对内固定钢板结构并做进一步改进根据已经获得的置钉技术参数,分析目前使用的内固定钢板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其设计做进一步改进。成果:枕骨髁外侧进钉点置钉成功率为100%,螺钉长度为13.5mm-21.6mm,钉道外倾角度最小值为-19.5°-5.6°,最大值为-8.1°-24.9°。而中间进钉点和内侧进钉点依次为(88.6%,16.3mm-24.2mm,-4.1°-29.7°,12.6°-34.2°),(72.5%,20.4mm-27.Omm,16.3°-40.3°,27.2°-44.8°)。三个进钉点之间在置钉成功率、螺钉长度上均有明显差异(P<0.01)。中间及外侧进钉点具备临床可行性,但没有固定的外倾角度可以满足所有螺钉安全置入。其中中间进钉点螺钉外倾20。达到最大的置钉成功率68.75%,而外侧进钉点平行矢状面置钉时达到最大置钉成功率80%。8例患者,随访平均6.3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发生,其中1例术后吞咽不适,3例术后颈椎活动受限。寰椎侧块厚度,侧块上关节面前缘至下关节面距离于侧块内1/3、中1/2及外1/3矢状面上分别为(6.41mm,16.73mm),(9.97mm、17.93mm),(12.67mm、18.88mm)。双侧寰椎侧块外1/3矢状面之间距离为35.29mm,椎动脉孔内侧壁至寰椎侧块外1/3矢状面距离为5.72mm。所有上下位螺钉均安全置入,上位螺钉长17.54mm,距离上关节面2.29mm,下位螺钉长15.99mm。双侧上位螺钉中点连线位于寰椎前弓高的中1/3.上位螺钉与下位螺钉距离等分线位于寰椎前弓下1/3。结论:经口咽前路枕骨髁置钉具备可行性。中间及外侧进钉点明显优于内侧进钉点。进钉点及钉道方向必须根据患者术前的三维CT数据做最终的决定。寰椎侧块外1/3平分线与寰椎上下关节面交点所形成的线段的中点可作为JeRP钢板上位螺钉进钉点。上位螺钉方向平行于矢状面,指向寰椎后弓与侧块上关节面移行处,下位螺钉平行上位螺钉置入。改进后的JeRP复位钉钉孔应位于上位螺钉连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