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了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研究了初中物理微课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设计初中物理微课要注重“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物理技能”、“引导学生体验物理过程与科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三大目标,阐述了设计初中物理微课要遵循“尊重科学”、“尊重学生”、“紧扣重难点”、“短小精悍”和“以情激趣”五大原则,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了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研究了初中物理微课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设计初中物理微课要注重“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物理技能”、“引导学生体验物理过程与科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三大目标,阐述了设计初中物理微课要遵循“尊重科学”、“尊重学生”、“紧扣重难点”、“短小精悍”和“以情激趣”五大原则,概述了设计初中物理微课的基本流程;探讨了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七大用途,即可以利用微课,导入新课、理解知识、破解难点、拓展应用、体验方法、培养情感、教学相长。我们重点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个中心,设计了12个教学效果良好的微课案例。它们分别是:在运动学方面,我们设计了《运动的快慢》微课案例。通过构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和实践活动,利用设计的微课做到在向学生传授“速度”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在力学方面,我们设计了《认识压强》、《浮力》、《功功率》、《弹性势能演示实验》等微课案例。在这些微课案例中,利用一系列有趣的实践体验活动和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与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在声学方面,我们设计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微课案例。通过视频构建了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探究过程和有趣的交流讨论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美好的思想品德。在热学方面,我们设计了《内能》微课案例。在此案例中,利用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实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类比学习和掌握内能知识,并学会使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在光学方面,我们设计了《光的折射》微课案例。用实验微课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小组实验引领学生参与体验和探究,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折射定律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在电磁学方面,我们设计了《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功率》、《认识磁现象》等微课案例。在这些微课案例中,利用自制教具和学生熟悉的自然生活现象,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在引领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物理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消防意识,热爱祖国和追求真理的思想品德。此外,我们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开发了一系列教学效果良好的自制教具,如“弹性势能演示仪”等,它们都具有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经久耐用等优良特征。最后,我们利用自己设计的微课进行了教育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将微课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编者通过案例36函数单调性的主题教学设计的呈现,提出了主题教学这一概念。该教学方式提倡整体教学观,在整体视角下把握课程内容,构建主题。通过对主题内容的整体设计,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源于普通的课节教学易使学生的知识割裂,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知识链条和结构体系这一缺点,而主题教学能够弥补这一不足,使师生能从整体上看待知识、抓住本质。中学概率整条主线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极大的丰富了当今课堂教学手段。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拓宽学生的眼界。通过学生多角度、多感官、近距离的观察,多方位的参与,多层次的体验,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鉴于此,本研究以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育理论、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课程标准等为理论工具,通过走访
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当前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最有效途径是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因此教育部更新制订和印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要求高中学生应当形
本论文主要开展了高岭土插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合成功能NaY沸石分子筛的研究,系统研究了原位合成体系下高岭土/二甲基亚砜插层物、高岭土/尿素插层物和高岭土/醋酸钠插层物的合成以及脱嵌规律;构建了原位体系下高岭土插层复合物合成功能NaY沸石分子筛的反应体系。深入研究了高岭土插层复合物对合成功能NaY沸石分子筛的影响规律及在该体系下NaY沸石合成过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岭土插层复合物可合成出高结晶度
任务驱动教学法形成了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它能通过改变传统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因此,本课题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理论、设计原则以及建构流程展开了讨论。在认真研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的基础上,选取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铁盐和亚铁盐”等教学内
锂离子电池(LIBs)以其高库伦效率、无记忆效应等优势,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关键二次能源技术。负极材料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采用操作简单、连续性强的工艺制备电化学性能优异的LIBs负极材料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在多种负极材料中,过渡金属硒化物(MoSe2)因其较大的层间距、较窄的带隙等特点,兼具了嵌入式与相转变材料的储锂能力,逐渐引起了研究者关注。本论文从MoSe2-碳复合材料的超
水污染关系到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而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有机污染物因其远距离迁移性、高毒性和难降解等性质是造成环境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主要以痕量、超痕量存在且实际样品基质成分复杂,难以直接通过仪器对其进行分析监测。有效的预处理技术可极大提高痕量有机污染物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固相微萃取(SPME)由于操作简单、快速灵敏且环境友好成为分析化学科研者的首选。吸附剂涂层是SPME技术的核
智能水凝胶的自主变形-变色协同响应对于拓宽其在生物传感器、仿生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基于一种刺激响应,不能实现水凝胶自主、循环的形状和荧光颜色协同变化的难题。本文以化学振荡反应为刺激源,利用聚集诱导荧光发光物质(AIEgens)和双层水凝胶,设计、构建了具有自主、循环、可逆变形-变色双功能协同的仿生智能水凝胶体系。(1)以苯甲酮为原料,经麦克默里、硝化、还原反应合成了化合物T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便携式智能设备的爆发式增长,相应储能系统的要求不断增加,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开发高效先进的能源储存系统迫在眉睫。锂硫电池以其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以及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等诸多优点,显示了其作为新一代储能系统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可溶性多硫化物在正负极之间穿梭,造成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和库伦效率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针对上
贵金属Au(Ⅲ)和Ag(I)性能优异,用途广泛,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但工业生产活动中贵金属资源大量流失且贵金属自然资源有限。因此,Au(Ⅲ)和Ag(I)的循环利用和回收不仅在节约矿石资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减少污染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吸附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方法成熟、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生物质原料被用作生物吸附剂回收Au(Ⅲ)和Ag(I),但它们具有吸附能力弱、选择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