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人才培养观念越来越注重人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改革也提倡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习力揭示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趋向于学科学习力的探索与实践,但体育学习力的研究明显不足,以往研究也表明,学科学习力的结构具有学科特性和学段差异,因此有必要分学科和学段进行研究。高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和情意发展与完善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与提高学习力的重要时期。旨在通过高中生体育学习力结构的研究,探究学生体育高效学习的生成机制,为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率,改进教师教学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为三项连续性研究:研究一通过学习力、动作技能学习等文献资料、12位教师访谈及260份开放式问卷,分别从已有研究、一线体育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收集影响高中生体育学习效率的具体行为指标,再通过两轮专家评定,形成101个条目的高中生体育学习力初始问卷;研究二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分别在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区示范校和普通高中发放初始问卷(n=342),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74个条目的高中生体育学习力正式问卷,并建立高中生体育学习力结构的假设模型;研究三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分别在北京市重点高中示范校、地方县重点及普通校发放正式问卷(n=400),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检验,确立高中生体育学习力的结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高中生体育学习力由信息加工能力、注意力、纠错与调整、自主学习、自我反思、提问互惠力、体育意识、意志与进取和学习动机等9个因素构成;(2)高中生体育学习力与其他学科学习力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分别体现在:第一,与其他学科学习力结构相比,增加了信息加工能力、注意力和体育意识维度,其中信息加工能力是学生通过表象、感知觉、记忆等,使自己的体育知识、动作技能发生迁移与转化的意义建构过程,侧重于认知加工;注意力与其他学科相比不仅包括注意的一般过程,也包括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注意策略;体育意识在其他学科未提及,但访谈中教师多次强调学生只有正确认识体育的功能与价值,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才会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第二,纠错与调整不同于智育学科的学习纠错力,强调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既能自我觉察错误,也能通过咨询他人获得反馈意见,并进行自我或他人帮助下的动作调整;自我反思显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反思过程,从动作技能形成阶段来看,对于大多数动作技能初学者而言,在没有建立正确动作概念并感知正确动作过程之前,自我评估几乎是无效的,需要进一步通过老师的讲解与指导才能获知正确的动作过程。第三,自主学习、提问互惠力、意志与进取、学习动机等维度的表征与智育学科学习力结构基本一致。(3)高中生体育学习力9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2.069,p=.000,RMSEA=.052,GFI=.901,NFI=.921,IFI=.957,TLI=.947,CFI=.957,拟合指标较好;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68,各分维度的α系数在0.732-0.906之间;整体重测信度为0.931,各分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712-0.909之间,信度均可以接受,表明高中生体育学习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价高中生体育学习效率的辅助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