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环保部门统计,中国70%的环境污染是由企业造成的。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资源优势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形态在工业发展态势中所起的作用将被逐渐被削弱,工业在生产中所造成的各种污染行为势必同样受到控制,这些“不利”因素都将给我国经济带来一个现实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的“双赢”。所以,研究环境保护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探索可以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发展道路,不仅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本文在梳理了以往的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其不足之处,针对环境管制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考虑了环境管制的产业差异性,进行了一个深入而具体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环境管制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管制手段,用Dea-Malmquist的方法测算的技术进步,并对我国当前的技术进步变动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分析发现随着各类环境管制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工业污染状况正在逐渐好转。2003-2011年的技术进步率也呈稳步上升趋势,即使经历了2007年的金融危机有短暂的下降,一旦金融危机过去后便开始回升。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环境管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环境管制的作用下企业为服从环境管制而进行的污染治理投资,可能挤占R&D支出,从而对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环境管制要对企业用于生产所使用的环境资源收取高额费用,这就必然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但正是这种要素价格的变动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反而会成为企业进行生产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的直接动力,企业只有寻求技术创新把生产成本给控制下来,才能不使利润减少甚至带来利润的增加。企业在面临环境管制时的技术创新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为治理污染而进行的环境技术;另一种是以促进生产为目的的技术进步。有时两者存在一个权衡问题,但是也可能相互促进。根据已有的研究,本文支持波特假说,且提出了环境管制效果的产业差异性假设,对其进实证检验。本文采用2003-2011年中国35个工业分行业数据,应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政府环境管制的技术进步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个较为一致和稳定的结论,即中国政府的环境管制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环境管制强度提升1%,技术进步水平上升0.0822%,并且环境管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研究结论支持波特假说,但是不同的产业对于环境管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具体的,为了考察产业差异性对环境管制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通过设置政府环境管制强度与行业特征的交叉项,我们的研究发现:①相对于企业规模小的企业,企业规模大更易于在面临环境管制的时候发挥资金、管理等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从而促进技术的进步。②污染密集度低的企业由于当前对其来说相对适宜环境管制力度,使得其在管制面前倾向选择有利长远打算的技术创新,而污染密集度高的企业因过松的管制力度使得其技术创新的激励弱。③在技术水平越高的产业中,企业研发的成本相对较低,越有利于发挥环境管制的技术进步作用。④因为国有企业在获取政府R&D资助时的绝对性优势,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在面临环境管制时技术进步的效果更明显。⑤市场竞争程度对环境管制的技术进步作用不明显。可见,虽然环境管制会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但是实证结果表明环境管制对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可以适当地提高环境管制力度,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但是环境管制力度的提升不可以是盲目的。由本文研究的结果可知,虽然总体来看,环境管制对技术进步有促进的作用,但是不同的行业有其不一样的特点,导致了环境管制对技术进步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政策的制定应该根据具体行业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环境管制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从而使我国的工业技术可持续地增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