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一直被认为是非理性、不科学的。并且,这种现象也多次被列为一些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在一系列影响股票市场的情绪和投资者信念的要素驱使下,羊群行为被普遍认为是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往往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如果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建立在股票的基本价值变化基础上,即使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具有非理性成分,但结果可能也有导致有效或者接近有效的资源配置。在国外,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羊群效应和金融危机,都是运用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其中许多成果对于分析国内股市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和金融危机的研究是很有启迪性。投资者信息不完全,投资行为趋同的现象以及我国政策市对市场的干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羊群效应这种不利影响的产生。本文在综合讲述各种历史研究方法并且进行不足之处说明的基础上,结合有效市场收益率理论下的CAPM推导,并利用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分散度CSAD,采用一个具有条件异方差的模型(ARCH)来度量股票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测度,具体实现的过程依次通过最小二乘估计方法、Gauss—Newton迭代来实现非线性回归方法的应用。这样可以比较灵敏的捕捉到羊群行为,如果股票价格存在波动,那么收益率分散度与市场投资组合收益率就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此时便说明羊群行为存在。通过该种羊群行为检验方法,我们将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扩展到不同地域的不同市场进行比较,参照研究结果说明大陆地区及香港、美国股市中羊群效应的地区差异化。然而在数据选取方面,虽然沪深300指数在研究大陆地区股市方面颇具代表性,但由于沪、深两市分别处于不同的地域分割,为避免投资者偏好的影响,我们依然单独选择沪、深两市各自代表性极强的股指进行研究。在基于数学理论分析下,本文得出结论说明大陆股市确实存在羊群行为,并且羊群效应强于香港股市,而香港股市也存在这种现象,但相对来说,美国股票的羊群效应会弱很多。美国股票市场的理性羊群行为程度高于中国股票市场,但其非理性羊群行为程度却低于中国股票市场,而这种差异性可以由中美股票市场交易制度及投资者理念的不同来解释的。众所周知,行为是引起结果的因素,但是否该种影响一定是由羊群行为而产生的,却不能断然下结论。关于这点,本文在第五章通过对ARCH及GARCH的介绍应用,采用加权移动平均(EWMA)方法对股票市场的波动率进行计算,并在最后对收益率分散度与股票市场波动率之间进行基于拉格朗日(Lagrange)乘子求法下的典型相关性分析,结论是羊群效应与羊群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关关系。这一发现对具体的投资和投资组合的运作以及政策方面的监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价值。据此,我国的证券监管和政策制定者应该尽量减少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并根据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的动态特征及不同发展阶段,参照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的地区差异性比较,吸取有利因素,指定有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完善市场运作机制,提高信息披露效率,规范投资者的行为,使得股票投资者在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股票投资时,充分的进行分析,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力求在投资决策时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让收益实现最大化,减少非理性的羊群行为,使我国资本市场机制与投资者的决策更加理性,为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