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稻草覆盖水热效应及玉米的生理响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稻草覆盖红壤旱地的试验,探讨不同稻草覆盖量对调节红壤旱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以及玉米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有效利用稻草资源,缓解红壤旱地季节性干旱胁迫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一)桃源县具有季节性干旱特征的天气主要出现在5月-9月,稻草覆盖可以缓解高温少雨对作物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调节作用。稻草覆盖对土壤水分动态的调控效果主要体现在0-10 cm的表土层,当稻草覆盖量为5000-10000 kg/hm2时,高温干旱期表层土壤的最低含水量平均可提高3.3%-3.6%;稻草覆盖能有效调节旱地土壤耕作层(0-20 cm)的温度变化,显著降低高温时段(15:00 pm)5cm和10 cm以上土层的温度水平,土壤层次的温度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二)稻草覆盖可缓解作物旱害,并随覆盖量加大效果越明显,但受受旱时期和所处生育期影响,如,拔节期遇旱覆盖稻草可保持玉米各生理指标活性,覆盖稻草15000 kg/hm2(T5)处理的光合速率分别是无覆盖无灌溉处理(T1)、无覆盖有灌溉处理(T2)、覆盖稻草5000 kg/hm2(T3)和10000 kg/hm2(T4)处理的2.28、1.43、1.43和1.34倍;但随生育期增加和后期小降雨频度的增加,同一时期不同处理间生理指标显著性差异降低,如,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差异不明显,其中T5的光合速率与T1、T2、T3、T4的差值分别为3.17、3.18、-0.23、0.54。   (三)玉米生育前期生物量在各处理间的相差较大,拔节期处理T5在06年和07年分别是处理T1总生物量的2.1和1.9倍;随着生育进程和后期降雨增加,不覆盖不灌溉处理T1和稻草覆盖处理T3(5000 kg/hm2)和其他处理之间生物量相差仍然很大,但是覆盖处理T4(10000 kg/hm2)和T5(15000 kg/hm2)与灌溉处理的随着生育期的进程生物量相差减少,在±14.6 kg/hm2左右。   (四)覆盖处理T3(5000 kg/hm2)的产量最高。拔节期经历干旱,对玉米生物量产生影响,但对后期玉米籽粒的形成影响不大。但整体来说覆盖稻草各个处理的产量比无覆盖不灌溉以及无覆盖有灌溉的产量高,这可能与覆盖稻草给玉米生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有关,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不同稻草覆盖处理的试验结果分析,为合理有效利用稻草资源进行异地还田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其他文献
混沌是由确定性系统产生,具有貌似随机、长期不可预测的非周期性动力学行为。至今为止已经在物理、生物、化学等许多科学邻域发现了混沌现象的存在,混沌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越来越
光电导开关具有优良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如耐压性能强、峰值输出功率高、响应时间短等优点,并且工作不受电磁干扰,从而在高功率超宽带脉冲产生领域和超快电子学等学科领域中有
摘 要: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公民教育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历史学科的内容贯穿古今,涉及中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方面内容,在实践公民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作用。但想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开展起卓有成效的公民教育,需要做好几个准备……  关键词:历史; 公
学位
该文所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将电磁学中的Lorentz互易原理和变分原理联系起来,通过重新定义内积,将广义变分原理引入到地球物理有耗媒质的电磁场问题中来,为有限元计算提供稳定
本文提出了用于通信信号自动调制样式识别的一种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决策理论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信号数字正交化的知识,然后通过对各种模拟和数字调制样式下的信号特点分析,
细胞粘附分子CD146是黑色素瘤的标志分子,在肿瘤细胞的迁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分别从与CD146胞外区结合的上游分子以及CD146胞
安德里茨已收到Bracell的订单,为其在巴西圣保罗Lencois Paulista的扩建项目提供节能环保的制浆生产技术和关键工艺设备.该订单的价值未披露.
期刊
光刻技术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微电子、微光学、光电子和微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产生高分辨率的任意图形一直是微光刻领域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掩
<正>界画是我国古代绘画十三科之一。晋代有记载,隋唐已成专艺,宋元时达到高峰,至明清,余韵犹存。建筑是界画最主要的题材,界画起源、发展与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发展演变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