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个核大国在冷战期间进行的直接核对抗,美国凭借绝对的核优势将苏联核力量暂时拒在自家后院门外。1963年肯尼迪总统被刺,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美苏争斗却并没有因为这对老对手的消逝而停止。鉴于苏联核实力的落后,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力扩充军备,苏联终于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与美国形成大致的“核恐怖平衡”;美国方面,尼克松总统上台却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而“尼克松主义”的出台也恰恰反应了美国实力的下降。美苏双方实力的趋同给“缓和”带来一丝契机。就在国际形势有利美苏缓和的情况下,古巴西恩富戈斯港却发生了一起危机——苏联在古巴开始修建自己的核潜艇基地。面临类似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同样情形,尼克松政府却采取了与肯尼迪政府完全不同的“低姿态”处理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形。同时,尼克松政府又是如何应对西恩富戈斯潜艇危机的。这正是本文的核心论题所在。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对“缓和”期的美苏关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尼克松政府的外交决策机制。 本文共分为前言、正文四章和结语部分。 第一章简要叙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前后的美苏古三方关系,同时指出1962年“肯尼迪—赫鲁晓夫谅解”存在很大的效力模糊性:一方面美苏双方对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的承诺存在不同的认知及表述;另外,美国方面当时只强调苏联导弹的撤出并提出由联合国核查古巴岛内苏联陆基导弹发射基地的拆除,但对于以核潜艇或舰船为载体的海基导弹发射问题并没有提及。这一份效力模糊的谅解成为1970年西恩富戈斯危机发生的隐患。 第二章探讨的是美苏出现“缓和”迹象下各自对古巴政策的重新定位。约翰逊政府继承了肯尼迪政府对古巴的敌对政策;而苏联与古巴为了各自的战略需要,重归于好,尤其是双方在军事方面的合作,这为苏联在古巴西恩富戈斯港建造潜艇基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三章主要利用美国外交原始档案还原西恩富戈斯潜艇危机的始末。其中涉及到沃隆佐夫的“八月照会”以及尼克松和基辛格主持召开的几次重要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包括高级研究小组会议(SRG)以及华盛顿特别行动小组会议(WSAG)],重现尼克松政府应对此事件的决策过程。 第四章阐述自己对尼克松政府“低姿态”解决西恩富戈斯潜艇事件的看法:尼克松政府“低姿态”处理西恩富戈斯危机除了受制于美苏缓和的大背景外,尼克松政府的整体对外战略(尤其是尼克松政府对拉美地区的政策)、特殊的外交决策机制以及当时所受危机的掣肘均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结语部分指出美苏“缓和”的脆弱性和复杂性,同时强调基辛格和多勃雷宁的“秘密渠道”对解决西恩富戈斯危机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