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疾病,由于其高患病率、低治疗率等临床特点,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根据《四部医典》记载,痛风属于藏医传统理论中“直乃(???????)”的范畴,“直乃”为藏语音译,“直”为污垢,“乃”为疾病。由于反常的饮食、起居等因素打破了三因的动态平衡,体内血与隆功能失调或紊乱所致,而其发病部位常形成污垢而命名。藏医治疗“直乃”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目前藏医药对“直乃”的文献整理、临床疗效、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很大的进展,但针对其用药规律的研究仍不系统。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从“文献-临床-药性”三个层面,对“直乃”的潜在用药规律及药性进行深入地研究。
目的
1.挖掘藏医治疗“直乃”的古今用药规律,发现其核心方剂和核心药物。
2.分析藏医治疗“直乃”的方剂药性特点,将隐形的藏药配伍知识数字化、信息化。
方法
1.藏医治疗“直乃”的文献组方配伍规律分析查阅与“直乃”相关的藏医经典文献,收集功效主治“直乃”的藏药方剂,运用SPSS21.0软件关联规则分析法,对文献中治疗“直乃”的方剂药物频次、药物关联进行统计分析。
2.藏医治疗“直乃”的临床用药规律分析采集自2017年1月-2019年11月期间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收治的“直乃”临床病历数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病历信息录入病历收集表中,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Gephi0.9.2复杂网络分析法,对“直乃”的藏医临床症状、三诊、合并症、方剂用药频次、方剂关联、组方药物频次、药物关联等进行统计分析。
3.藏医治疗“直乃”的方剂药性分析选取14首临床主治“直乃”的藏药方剂,运用“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分析藏药治疗“直乃”的方剂药性总体趋势,对高频方剂十五味乳鹏丸进行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及最终功效等深层药性分析。
结果
1.“直乃”文献组方配伍规律本研究从藏医经典文献中共获得53首治疗“直乃”的方剂,涉及组方药物98种,关联药物1366种,频次最高的药物为诃子(37次,占70%),其次是余甘子(31次)、麝香(31次)、毛诃子(29次)等,多属凉性药物;频次最高的关联药物为诃子-余甘子(28次),其次是诃子-毛诃子(27次),余甘子-毛诃子(27次)等。
2.“直乃”临床用药规律本课题共纳入标准“直乃”临床病历132例,其中男性患者125例,女性患者7例;共涉及65种藏药方剂,其中十五味乳鹏丸的用药频次最高,为81次。65首藏药方剂含135种藏药材,频次最高的为诃子(48次,占74%),其次是木香(42次),红花(34次),余甘子(30次),麝香(27次)等;频次最高的关联药物为诃子-木香(29次),其次是诃子-红花(26次)、诃子-余甘子(26次)等。
3.“直乃”方剂药性特点(1)“直乃”方剂药性总体趋势,六味呈甘味>苦味>涩味>辛味>酸味>咸味,主要以甘味、苦味为主,三化味呈苦化味>甘化味>酸化味,十七效以凉效、钝效、重效最突出。(2)十五味乳鹏丸的药性,六味呈苦味>涩味>甘味>辛味>酸味>咸味,三化味呈苦化味>甘化味>酸化味。进一步分析该方六味和三化味的药性,发现六味的四源呈风源>水源>土源>火源,三化味的四源呈水源>风源>土源>火源。六味和三化味的八性两者皆表现为凉效、钝效、重效最突出;该方六味的十七效以凉效、钝效、重效为主,三化味的十七效以凉效、钝效、稀效为主。该方六味和三化味的最终功效皆表现为凉效,但三化味的凉效值相对较高。该方对治疾病的二十种特性,六味和三化味皆表现为疾病的锐性值、热性值及臭性值要比其它疾病特性值要高,且三化味最显著。该方对治三因的值六味和三化味皆表现为赤巴>培根>隆,但对治赤巴的药性值三化味较高,对治隆和培根的药性值六味较高。
结论
1.藏医治疗“直乃”的核心方剂为十五味乳鹏丸,核心药物多具有清血热、干黄水的功效,符合藏医“热则凉治,寒则温治”的用药原则。
2.藏医“直乃”方剂药性中六味以苦味为主、三化味以苦化味为主、十七效以凉效、钝效、重效为主,具有对治三因中“赤巴”和“隆”的药性特点。
目的
1.挖掘藏医治疗“直乃”的古今用药规律,发现其核心方剂和核心药物。
2.分析藏医治疗“直乃”的方剂药性特点,将隐形的藏药配伍知识数字化、信息化。
方法
1.藏医治疗“直乃”的文献组方配伍规律分析查阅与“直乃”相关的藏医经典文献,收集功效主治“直乃”的藏药方剂,运用SPSS21.0软件关联规则分析法,对文献中治疗“直乃”的方剂药物频次、药物关联进行统计分析。
2.藏医治疗“直乃”的临床用药规律分析采集自2017年1月-2019年11月期间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收治的“直乃”临床病历数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病历信息录入病历收集表中,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Gephi0.9.2复杂网络分析法,对“直乃”的藏医临床症状、三诊、合并症、方剂用药频次、方剂关联、组方药物频次、药物关联等进行统计分析。
3.藏医治疗“直乃”的方剂药性分析选取14首临床主治“直乃”的藏药方剂,运用“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分析藏药治疗“直乃”的方剂药性总体趋势,对高频方剂十五味乳鹏丸进行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及最终功效等深层药性分析。
结果
1.“直乃”文献组方配伍规律本研究从藏医经典文献中共获得53首治疗“直乃”的方剂,涉及组方药物98种,关联药物1366种,频次最高的药物为诃子(37次,占70%),其次是余甘子(31次)、麝香(31次)、毛诃子(29次)等,多属凉性药物;频次最高的关联药物为诃子-余甘子(28次),其次是诃子-毛诃子(27次),余甘子-毛诃子(27次)等。
2.“直乃”临床用药规律本课题共纳入标准“直乃”临床病历132例,其中男性患者125例,女性患者7例;共涉及65种藏药方剂,其中十五味乳鹏丸的用药频次最高,为81次。65首藏药方剂含135种藏药材,频次最高的为诃子(48次,占74%),其次是木香(42次),红花(34次),余甘子(30次),麝香(27次)等;频次最高的关联药物为诃子-木香(29次),其次是诃子-红花(26次)、诃子-余甘子(26次)等。
3.“直乃”方剂药性特点(1)“直乃”方剂药性总体趋势,六味呈甘味>苦味>涩味>辛味>酸味>咸味,主要以甘味、苦味为主,三化味呈苦化味>甘化味>酸化味,十七效以凉效、钝效、重效最突出。(2)十五味乳鹏丸的药性,六味呈苦味>涩味>甘味>辛味>酸味>咸味,三化味呈苦化味>甘化味>酸化味。进一步分析该方六味和三化味的药性,发现六味的四源呈风源>水源>土源>火源,三化味的四源呈水源>风源>土源>火源。六味和三化味的八性两者皆表现为凉效、钝效、重效最突出;该方六味的十七效以凉效、钝效、重效为主,三化味的十七效以凉效、钝效、稀效为主。该方六味和三化味的最终功效皆表现为凉效,但三化味的凉效值相对较高。该方对治疾病的二十种特性,六味和三化味皆表现为疾病的锐性值、热性值及臭性值要比其它疾病特性值要高,且三化味最显著。该方对治三因的值六味和三化味皆表现为赤巴>培根>隆,但对治赤巴的药性值三化味较高,对治隆和培根的药性值六味较高。
结论
1.藏医治疗“直乃”的核心方剂为十五味乳鹏丸,核心药物多具有清血热、干黄水的功效,符合藏医“热则凉治,寒则温治”的用药原则。
2.藏医“直乃”方剂药性中六味以苦味为主、三化味以苦化味为主、十七效以凉效、钝效、重效为主,具有对治三因中“赤巴”和“隆”的药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