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都议定书》第一期减排目标于2012年到期,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谈判形势越发严峻。伞形国家集团作为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重要国际集团,同时集团中的成员多数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其立场值得研究。本文以双层博弈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基于利益与环境和基于政治与环境的理论框架,对双层博弈论进行延伸,对伞形国家集团在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对伞形国家集团的立场梳理。本文将从伞形国家集团成立过程入手,对这一集团在气候协议谈判、减排问题和气候援助问题上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伞形国家集团的谈判立场。伞形国家集团是在《京都议定书》谈判过程中形成的松散国家联盟,主要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挪威、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其次是原因分析的框架构建。本文是以双层博弈理论为基础的,本文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梳理之后,对其他分析框架,如基于经济与环境进行的理论框架、基于政治与环境进行的理论框架,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而后得出本文的原因分析框架——"国内—集团—国际"三层面分析框架。本文将影响伞形国家集团所持立场的因素分为以上三个层面,做更加细致的分析。并强调以上三个层面不是完全割裂或者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最后是按照以上框架进行原因分析。在国内层面,本文认为主要是一国气候政策、领导人偏好、经济利益与对资源的利用和依赖还有国内利益团体影响了伞形国家集团的立场;在集团层面,成员国们主要因为一致的利益,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等聚合到一起,但是各自又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形成了 "共同但有区别"的立场;在国际层面,其他国家集团的立场、对正面国际形象的追求和对话语权的争夺影响了伞形国家集团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总的来说,本文认为,面对愈加严峻的气候问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伞形国家集团在"国内—集团—国际"三重作用下,形成了顽固消极的、较为一致且略有分歧的立场。这不仅对国际气候谈判中其他行为体造成了影响,也影响了国际气候谈判的进程和气候问题的解决。在后京都时代,各国和各个国家集团都开始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伞形国家集团作为国际气候谈判中重要的成员,应该承担起与实力和地位相符的责任,真正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必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