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站域“停车换乘”空间系统研究——基于人车动态仿真工具与方法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膨胀,以及私家车的普及,给整个城市交通尤以城市中心区交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而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运量大、时间准、速度快的公共交通方式,正在国内多个城市大力发展。结合着两种情况产生了一种新的由私人交通转移到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P+R出行模式。  P+R出行在国内近几年已悄然兴起,P+R停车场被政府大力推行,但已有的停车换乘空间体验较国外而言仍有差距。原有的“停车换乘系统(P+R)”通常没能完美应对停车换乘中交通行为和非交通行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停车换乘空间系统[(P+R)S]”概念以及相关内容。  首先从精细化城市设计来讲,以步行距离为标准定义出特殊的一类城市空间——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以及能表明接驳行为复杂性与多样性的行为模式——综合接驳,进而确定停车换乘空间系统的空间范围、行为方式。通过运用连接/空间式街道分类矩阵对接驳各街段进行空间定位、权重赋予以及建立(P+R)S系统的空间质量评价指标。并在此过程中辅助以人车动态仿真工具 Anylogic进行模拟、验证。之后以此评价方法对国内外6个典型的(P+R)S系统案例进行剖析、比较,得到关键性设计要点。最终运用这些设计要点对重庆轨道交通金渝站的停车换乘空间系统进行示例设计。  本文希望通过以上方法和成果为国内已建成的停车换乘空间系统的优化作借鉴和思考。
其他文献
图解是当代建筑学讨论的核心话题和建筑创作的核心工具。本文从剖析图解概念开始,论述了图解从静态的解析工具到动态的生成工具的发展历程。在形成了对图解的基本认知后,结合图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空中打击力度不断增强的条件下,我国人防工程作为战时防御减灾的重要建设项目,是新时期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空袭灾难风险评估与分区作为主要突破点,研究人防
在城市问题不断涌现的今天,大量的人口向城市拥挤的空间聚集。由于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的发展仍然需要延续,同时城市土地却越趋匮乏,这样的矛盾只有通过对于城市和建筑的重新整体
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和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农村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建造经验,也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地域文化,承载着浓厚的乡愁。一直以来
规划实施一直是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众多学者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但是,至今为止,学界尚未找到一种科学、合理并契合我国具体国情的解决方
保健型园林是以它强化的养生保健功能成为更加符合人类居住环境要求的新的园林形式。由于国内发展起步较晚,规划设计理论不完善,实际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我国城市面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今,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轨道站成了城市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对于推动城市更新和发展起到了
全球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的大形势下,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建筑能耗始终居高不下。夏热冬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其建筑自发性的冬季采暖和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