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治疗方式为冠脉搭桥,主要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两种术式。近年来,由心脏停跳与体外循环导致的诸多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微创外科的普及,使得OPCAB成为一种新的趋势逐渐被各国心外科医师使用。OPCAB具有占用资源少,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势,但因其手术技巧高,难度大,故而对术者操作水平有一定要求。虽然目前认为OPCAB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但对患者远期MACCE事件发生率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旨在明确两种术式对患者早期并发症影响及远期发生MACCE事件概率与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我们收集了自2007年5月23日至2011年10月17日在阜外医院参与国际多中心研究“CORONARY(The CABG Off or On PumpRevascularization Study)”的全部349例患者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患者在院资料,其中ONCABG组174例,OPCAB组175例。所有患者通过严格入选及排除标准进行匹配后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为计划择期行正中开胸单纯CABG,患者的入选标准(满足其一即可)为: (1)具有以下疾病史其中之一者: ①外周动脉疾病。 ②脑血管病。 ③颈动脉狭窄≥70%。 ④肾功能不全。 (2)年龄≥70岁。 (3)对于年龄在60~69的患者需至少具有以下危险因素之一。 ①糖尿病史(需口服药或胰岛素治疗)。 ②急性冠脉综合征需紧急再血管化。 ③EF≤35%④近一年有吸烟史。 (4)对于年龄在55~59的患者需至少具有。 (3)中危险因素2项。此次随访的主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及靶血管的二次再血管化。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的连续变量应用Studentt检验,分类变量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主要终点与时间的关系,两对照组的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 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85个月(范围64-117月),失访率为1.7%。 患者基线水平方面,ONCABG与OPCAB组患者在年龄(65.8±4.7:65.5±4.8,P=0.458)、男性比例(78.7%:78.3%,P=0.919)、左室射血分数(61.8±6.6%:62.7±6.8%,P=0.179)等基线资料齐平。 围手术期患者资料方面,ONCABG组对比OPCAB组远端吻合口数(3.53±0.67:3.46±0.75,P=0.162)与术中左乳内动脉桥血管(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的使用率(92.5%:96%,P=0.163)无显著性差异。 远期MACCE事件方面,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ONCABG组与OPCAB组患者术后无MACCE事件生存期(HR=1.268,95%CI:0.796-2.019,log-rank检验P=0.315)与存活期(HR=1.135,95%CI:0.648-1.990,log-rank检验P=0.65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进行SinoSCORE分层后比较,不同危险分级两种术式MAC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获取到141名患者桥血管的影像学资料,其中OPCAB患者75例及ONCABG患者66例共计490条桥血管,其中动脉桥138条,静脉桥352条。对患者桥血管材料及远端吻合口位置方面分析,OPCAB与ONCABG并无无显著差异(P>0.05)。将患者分为无桥血管狭窄、1条桥血管狭窄、2条及以上桥血管狭窄三个等级,OPCAB与ONCABG组患者每个等级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远期MACCE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无显著差异。不同SinoSCORE风险评级下的患者进行两种手术预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术式的远期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