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蚊子是与人类生活和健康关系极为密切的昆虫之一,除了直接叮刺、骚扰外,还可传播多种疾病。研究表明有60多种疾病可通过蚊虫传播,如疟疾、丝虫病、黄热病和登革热等。如今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非洲国家,每年大约有一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且大多数是儿童和孕妇;中国地处亚热带地区虽未遭受因蚊虫传染带来的大规模伤害,但人们也深受蚊虫的困扰。因此,驱杀蚊整理是目前最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论文就驱杀蚊试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及理论模型的建立进行研究。本论文首先研究了驱杀蚊试剂的实际应用情况,根据其物化性质选用载体法制备高效驱杀蚊织物。比较了不同驱杀蚊试剂和载体对制备高效驱杀蚊织物的影响,发现OP为最佳载体,ZX-1(主要成分为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为最佳驱杀蚊试剂。制备过程首先以萃取分离法对ZX-1的原料预处理,通过两步法分离提纯ZX-1原料,并以驱杀蚊试剂ZX-1、环己烷、载体OP、分散剂NNO为原料处理涤纶织物,获得载体整理最佳工艺为:ZX-10.6g/L(3%,o.w.f),Mzx-1:M环己烷为1:1.6,载体OP3g/L,分散剂NNO0.5g/L,90℃处理90min,浴比为1:50。通过对经ZX-1载体整理后驱杀蚊涤纶织物的结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ZX-1附着于纤维表面,并且进入涤纶纤维内部无定形区;涤纶织物的结晶度随着整理剂ZX-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驱杀蚊实际ZX-1不会影响纤维的晶形结构和涤纶织物的热稳定性;从而获得长期有效驱杀蚊涤纶织物。本论文还研究了涤纶纤维对ZX-1的吸附性能及扩散机理研究。ZX-1不溶于水,涤纶纤维在常温常压下很难吸附ZX-1,选用载体法可有效吸附ZX-1。载体小分子较快地向纤维内部扩散并以范德华力或氢键的方式与纤维结合,减弱了纤维间的结合力,增大了大空穴产生的几率,提高ZX-1的扩散速度。吸附过程中ZX-1向纤维表面的扩散属于在湍流层中的扩散,其扩散边界层很薄;ZX-1在纤维中的扩散属于自由容积扩散,扩散系数随着涤纶纤维的自由容积变化而变化,遵循逐个孔穴“跳跃”扩散,最终提高ZX-1的扩散速率。目前针对防蚊织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织物防蚊性能表征方面,而对其理论研究比较少,本论文探讨并建立了涤纶纤维吸附ZX-1过程中吸附模型。研究发现,涤纶纤维吸附ZX-1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吸附量增加速度减缓,直至达到饱和吸附。动力学(一级吸附动力学、二级吸附动力学和粒子间扩散吸附模型)和热力学模型(能斯特、朗格缪尔、弗里德利胥和D-R模型)研究表明,涤纶对ZX-1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吸附热力学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涤纶吸附ZX-1的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变△G°和吸附活化能Ea同时说明涤纶纤维对zx-1的吸附过程属于较易发生的自发进行的过程;吸附焓△H°和吸附熵△S°表明涤纶纤维对ZX-1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被纤维吸附的ZX-1较难从纤维上解吸。本论文选用实验室驯化饲养的92代淡色库蚊作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室环境内对库蚊在织物上的行为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测试条件为:羽化时间为3天的雌性库蚊,测试时间为晚上6-9点,引诱剂为浓度5%的C02气体,室内无自然光。通过对经过ZX-1载体整理后的驱杀蚊涤纶织物的实际驱蚊效果的测试得出如下结论:随着ZX-1浓度的增加,羽化天数为3天的雌性库蚊的活力最强,雌蚊对防蚊织物的趋避效应最明显;且测试时间的延长使得雌蚊对ZX-1的耐受度降低,活动力降低。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其驱蚊效果略微下降,但整体降低幅度不大;随着处理织物中ZX-1浓度的增加,雌蚊停留在水洗后织物的数目也随之降低,与未水洗的防蚊织物测试效果相比仍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