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SP2P态势融合分析方法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网络环境需要从不同子网收集入侵信息,并从中检测出入侵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应运而生。然而,传统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因为存在单点瓶颈问题,在面对大规模网络环境时有很大的局限性。P2P技术能从本质上消除单点瓶颈问题。因此,将P2P技术引入到大规模入侵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攻击数目不断上升,攻击技术日新月异,被动防御措施如防火墙、加密技术等已经不能保障网络安全。主动入侵检测技术能在网络受到严重破坏前,对网络进行安全防御。一个主动入侵检测系统的好坏,决定性因素是它的入侵检测方法。现有的入侵检测产品大都是基于已知的入侵进行检测,对未知的入侵行为无可奈何,因此存在很高的漏报率。RBF神经网络有着全局逼近、收敛速度快等优点。将RBF神经网络应用到入侵检测中来,可以检测出未知的入侵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入侵检测的漏报率。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分布式入侵检测在大规模网络下的结构体系、入侵检测方法研究。首先,文章将延用课题组前期成果,利用SP2P技术完成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网络模型的搭建。按照地理位置,对网络进行区域划分,按照节点能力推选出区域的融合中心节点,使信息的处理局部化。文章将用一组开放源码的P2P通信协议JXTA实现IDS之间的通讯。将JXTA协议中的对等组相比于网络中的区域,对等点相对于各个IDS。利用JXTA中对等组的创建、节点加入、退出等节点操作,实现现实网络中IDS加入域、退出域的操作。利用JXTA提供的广播、管道机制实现各IDS之间报警数据的共享。其次,将RBF神经网络与Snort入侵检测相结合,通过RBF神经网络发现未知入侵行为,然后发现新规则,丰富snort规则库。文章采用K-Means算法确定RBF隐层中心。并针对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噪音数据和孤立点易降低聚类结果准确性等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减聚类的K-Means算法。通过实验证明,改进过的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入侵检测功能。
其他文献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技术是被动雷达中的关键技术和处理中心,信号分选能力是衡量雷达侦察系统信息处理技术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战场环境变得日益复杂,雷达调制方式变
加速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加速度就能识别人体动作,并且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特别是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数据并进行人体动作的识别受到越来越多的
随着移动端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通过在基站配置大量的天线可以使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大规模MIMO技术由此诞生。由于
近年来,智能电视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智能电视通过开放式平台接入各类应用,带给人们更丰富的玩机体验,让人们对电视的印象进行了彻底改观。同时,智能电视作为一项新兴物联
脉冲神经网络(SNN)作为第三代神经网络(ANN)是神经网络研究的最新产物,相较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神经网络,SNN更加的符合实际生物神经网络的工作机理,在表达信息与计算处理能力上有巨
并行组合扩频通信技术是借鉴软扩频技术思路演变而来的一种高效并行多进制扩频技术,具有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和信息传输能力,同时还具备传统扩频通信系统的较强抗干扰能力和较好
2012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开始断崖式的下跌,各大工程机械主机厂商开始收缩。牛力士盐城公司恰恰就在此时完成了其中国工厂的建设,正式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经过4年的市场挣扎,企
目的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e S6 protein kinase,RSK4)是核糖体S6蛋白激酶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其分子量为90k Da,位于人类Xq21,是MAPK/ERK激酶途径中重要的下游调控因子,Ra
本文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结合中尺度模式WRF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研究了2014年6月19-22日发生在江南地区的一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信道具有衰落特性,而且这个特性仍然是影响无线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想要对抗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学者们不断的提出来各种方法,其中采用基于多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