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ohesive Devi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Novels--A Case Study of A Dream o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比较不仅是一个研究某种现象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语言系统的复杂性,可以对不同的层面进行比较。随着对比语言学的发展,以及新的语言学成就被引入到比较研究中来,在最近的十年中,比较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句子层面转变为语篇层面。
  韩礼德于1962年提出了衔接与连贯理论。1976年《英语中的衔接》一书的发表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建立。在该书中,韩礼德和哈桑指出:“衔接指的是语篇内标记不同句际关系的形式连接。”在该书中,他们将衔接分为以下五类:指称、替换、省略、连接词和词汇衔接。前三类通过语法来表达,后两类通过词汇来表达。当语篇中的一些成分的解释要通过其他因素来实现时,就发生了衔接。由于语义关系可能存在于短语中、句子间、甚至是段落间,衔接一般被认为是语篇的可见网状关系。
  《红楼梦》是中国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经典作品。在文学及语言学领域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人们普遍认为《红楼梦》最能展现汉语语言的美。毋庸置疑,它的衔接也趋于完美。在所有《红楼梦》的英译版中,杨宪益翻译的《ADreamof Red Mansions》因其对原著的忠实而备受推崇。阅读此书时,笔者被英汉两个版本中的衔接现象的异同深深吸引,因此坚信进一步的研究很有价值。
  正是基于这个基础,笔者应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对《红楼梦》中英两个版本的衔接手段进行了对比研究。无论涉及到哪种语言,衔接手段的应用都有助于在语篇中确立衔接和连贯。于是,它可以帮助实现交际目标。毫无疑问,衔接手段对于任何语言的表现力而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为文学翻译和外语教学带来启迪。
  笔者采用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首先,笔者在中英两个版本中选取了大量的例子进行了对比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笔者特地选取了第三十四章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在每种语言中使用的频率及比率,它对进一步的定性研究提供了支持。此外,笔者还探讨了产生这些区别的原因。
  对于单一指称功能来说,汉语和英语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汉语的灵活性。此外,汉语语言特征的一个最值得注意的表现就是零指称现象,它构成了话题链。另一方面,在英语语言中,会出现一系列的指称作为指称链。在英语中更频繁地使用显式指称,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隐式指称。关于替代,由于汉语中限制较少,同样的成分在汉语中具有更大的替换性能力。当然,也承认在汉语中的一些替代现象无法用韩礼德的理论来解释。在省略方面,英语经常省略谓语而汉语则经常省略主语。在汉语表达中,经常使用词汇衔接。在英语中动词省略通常会伴随有明确的形式标记。汉语对衔接手段的使用要少于英语。更重要的是,汉语更注重逻辑关系。由于汉语语篇的明确意义,它不太依赖上下文,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揭示逻辑关系及语义概念。关于连接词的使用,在中英文版本中的使用频率汉语要高于英文。
  对于词汇衔接,一般来说在汉语中的词汇衔接手段要多于英语。在汉语语篇中,重复的应用频率要高于英语语篇。然而,在两种语言中存在不同类型的重复。英语中更多地使用同义词。另一个衔接手段反义词则更多地出现在汉语中。这是因为在汉语中,尤其是在汉语文学中,排比句是通过反义词来衔接的。而在英语中则较少见到这样的结构,因此经常省略反义词。此外,汉语中的某些并列反义词形式在英语中没有对等的表达方式。搭配也是一种衔接手段,但是和它的传统意义截然不同。读者将会发现对于他们而言,重视搭配的连贯的上下文会更容易理解。不论在中文还是英文版本的词汇衔接系统中,搭配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搭配在汉语中的应用要高于英文中。
  汉语是并列结构(意合)的语言,强调意义并经常省略衔接手段。英语是从属结构(形合)的语言,强调形式的完整,需要有明确的手段来确保语法准确性,这构成了一个区别的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传统的的整体性思维和西方个体性思维之间的区别。
  通过研究,笔者期望对第二外语教学及翻译领域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十分重要。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新形势下既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又具有较强的语言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探索一种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方法是必要和迫切的。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带来理论支持和改革的希望。这一全新的教学理论能否融入到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有待实验的检验。  本文将“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实践,通
学位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兴起,许多语言学家开始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翻译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大多围绕翻译的普遍性进行,其中研究最深入的是显化现象。Blum-Kulka最早在1986年提出了著名的显化假说,指出翻译过程会使译文相对于原文更加冗长,其表现形式为衔接方式的显化程度提高。不过,大部分的显化研究都是以印欧语系语言为主。对于翻译汉语,特别是非文学翻译汉语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以著名经
李钰和蒲松龄是韩国和中国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两位人物。李钰是朝鲜朝后期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文人。而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李钰和蒲松龄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中韩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在于其卓越的人物塑造。这其中,烈女形象的刻画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李钰和蒲松龄作品中烈女形象的比较研究,探讨李钰和蒲松龄作品中烈女形象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一步阐释李钰和蒲松龄笔下的烈女
随着近代制度革命和科技发展,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面临了巨大变革。与西欧的近代化相比,东亚的近代化发展到今天,也只有两百多年的时间。由此可见,近代时期,东亚多重变化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各个地区。即东亚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是抵抗民族危机,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思想启蒙。文学是人类精神的精髓和集中表现,在矛盾尖锐对立的基本背景趋于一致的环境下,随着西方文化和思潮的涌入,东亚各国文学
随着中国经济能力的稳步上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能力增强,在中国企业间兴起了一股向意大利投资并购的热潮。意大利拥有丰富而优质的品牌,云集众多中小企业,地处欧洲市场的战略位置,这些优势吸引着来自中国的投资。经济危机后,意大利虽然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对外直接投资数量下降,但是通过中小企业的小规模对外投资获得了经济增长机会,而这些投资多流向像中国这样的非欧洲国家。后经济危机时代,随着逆全球化与民粹主义潮流的
学位
1930年代中韩两国共处于日本殖民侵略的历史背景下,两国的知识分子们面对国家沦为殖民地的现实,在从日本和西方传入的新思潮的影响下,开始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学新形式。朴泰远和穆时英分别作为韩中两国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九人会”和“新感觉派”的代表性作家,在两国的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们的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对技巧和形式作出了探索和创新,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对两人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韩两国破产的农村经济和贫困的农民生活吸引了众多作家将笔锋转向农村和农民,并由此引发了30年代农村小说的创作高潮。在这些作品中,金廷汉和茅盾的农村小说因真实客观地再现农村现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从30年代的农村现实出发,根据农村有关的生活经历,金廷汉和茅盾充分发挥自幼培养起来的社会意识,以如实地笔法在各自的小说中映射出30年代的农村现实。这些背景条件使得金
学位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意大利的失业率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令人担忧。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意大利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就业率在欧盟28个成员国中排倒数第二,仅高于希腊。高素质的劳动力代表着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不仅能为意大利的经济和生产体系注入活力,促进国家长远的发展,而且能减少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浪费。因此,研究意大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
工业4.0的浪潮席卷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这次工业革命极其关注。意大利作为其中一员,提出了“2017-2020工业4.0计划”,自上而下地推进此次工业4.0进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技术等对意大利的工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制造业作为意大利工业的代表,是意大利的经济支柱之一,也是“意大利制造”的源泉。在这次工业革命中,意大利政府提出了许多政策支持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引进。这
学位
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是在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语用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中,是交往规则和言语行为文化差异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道歉既是一种普遍而又复杂的言语现象,又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活动,它与陈述、请求、安慰、祝贺、赞美、问候等一样,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用语句作为信息承载的言语行为。这些行为的实现,都可能对听话人施加某些影响。如果只把“道歉”一词简单地理解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