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诗化小说。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翻译研究都无法忽视它的诗性特征。其诗性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音乐美,形美,修辞美,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等等。意象美和意境美是诗性特征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有关《红楼梦》的研究主要关注其语言、文化、作者及翻译方法、标题等。而对于诗性特征的研究并不多,并且主要集中于修辞美,音乐美和形美。意象和意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选取意象和意境作为研究对象,并以认知诗学为指导对霍克斯和闵福德译本,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认知诗学对文学翻译极具重要性。其中,意象图式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不仅可以用于分析意象意境创造,又可以用于分析翻译问题。因此,本文在第三章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对意象进行了分析,包括空间意象和动觉感官意象两大部分。同样,第四章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了意境,包括空间组织原则和时间组织原则两部分。通过分析发现,霍克斯译本更贴合原文。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之前曾深切的希望他能把他自己阅读《红楼梦》时的愉悦感受真切的传达给每一位读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霍克斯始终围绕这一翻译目的,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创造性的诠释了《红楼梦》的文学美。在目标语读者文化和翻译诗学观的影响下,霍克斯选择了归化翻译策略。他不仅灵活的处理各种翻译问题,还更加注重原文细节,力求完整的传达原文的信息,保留原文的诗性美。而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在翻译《红楼梦》的过程中,则更注重传播中国文化,倾向于忠实原文,尽量不对原文进行更改。因此,霍译本更好的传达了《红楼梦》的诗性美。本文除前言总结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主要着重强调《红楼梦》诗性特征,回顾了《红楼梦》翻译研究现状,发现诗性特征特别是意象意境的研究相对较少。第二章介绍了认知诗学的概念、起源,以及认知诗学在翻译应用中的指导意义。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运用意象图式理论研究了《红楼梦》的意象翻译,包括空间意象和感官意象,对比分析了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异同之处。同样,第四章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来研究意境翻译,包括空间组织原则和时间组织原则,分析了霍译本和杨译本在处理原文时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