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范畴是普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英汉语言中有关体范畴的研究存有下列一些问题:语法体和情状(又叫语义体或词汇体)混淆不清,语法体被置于动词的附庸地位;对语法体系统的对立本质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特别是对语法体标记之间的横向关系探讨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者以类型学视角,运用突显理论、体义相交理论以及原型范畴理论等,对英汉语言语法体的内部横向关系即对立关系和中立化进行探讨。以类型学为视角,确立了英语为时制突显语言,汉语为体突显语言,体标记所具有的“时间指向功能”使体标记有可能行使替代时制标记的功能,为解决汉语的时与体的困惑找到突破口;以语义特征对立和视点分布对立为基础,重新搭建了英汉语的语法体分类体系;以英汉语法体标记的共现和替换现象为突破点,构建了英汉语法体的对立和中立化理论体系,并对中立化(包括横聚合中立化和纵聚合中立化)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对英汉语言的语法体的类型学、内部对立性、中立化等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总结,并上升到民族认知和思维的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全文共有六章。 第一章主要对体的定义、体的语法范畴地位、体与邻近概念如时制、相和情状进行界定,并对英汉体学的研究背景进行评述,指出存在的问题,确立本研究的探索方向和基本方法论。 第二章从突显理论出发,确立英语是时制范畴突显的语言,而汉语是体范畴突显的语言。范畴突显的结果是,英语中部分体的概念可通过时制得到表达,汉语的部分时间概念可在体范畴中得到隐含。这种隐含性叫做体标记的“时间指向功能”。体标记的“时间指向功能”的理论支撑,是“体义相交理论”。通过运用突显理论和体义相交理论,汉语时体研究中的困惑可以得到简单一致的解释,简化汉语语法体系。 第三章从体义相交理论出发,对英汉语言的体范畴进行本体论分类,确立进行英汉对比研究的基础,即从共同的范畴出发。为达此目标,文章采取语义特征对立和视点原型图式分析相结合方法,证明英语完成结构即是语法上的完整体,进行结构即是语法上的非完整体。汉语由于是体范畴突显语言,在相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下,汉语语法体范畴的分类呈现得比英语更为精细,表现在完整体次范畴化为接续体和间断体,非完整体次范畴化为进行体和持续体。汉语无标记形式也呈现出比英语更为复杂的情况,为汉语设立中性体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探讨语法体的标记性和对立性。在标记理论基础上,依靠形态特征、语义特征和视点原型相结合,确立了语法体的内部对立模式,即均等对立模式和缺省对立模式。均等对立模式存在于广域层面,缺省对立模式既可存在于广域层面,也可存在于狭域层面。但在这一点上,英汉语言表现明显不同,即英语中没有狭域层面的语法体对立关系。作者采取理论构建与语料事实相结合的论证思路,构建了英汉语法体的对立体系,并简要论述了对立体系的不对称性,为第三章“英汉语法体的分类”找到语义特征、视点分布上的对立依据,并为第五章“语法体的中立化”的探讨夯实基础,对立是中立化的内在依据。 第五章尝试构建语法体的内部中立化理论体系。语法体的中立化,发生在语法体范畴的“广域对立”和“狭域对立”中,其判别标准为体标记之间的语义特征对立被消除,视点分布对立被取消。中立化的产生,分别受到不同的机制促发,同时也受到相应条件的制约。在均等对立模式下,完整体对非完整体的蕴涵关系,是促发二者发生中立化的根本动因。在英语中体现为完成结构和进行结构的横聚合中立化,在汉语中则体现为完整接续体与非完整持续体的纵聚合中立化。在汉语体范畴的狭域层面,中立化的发生,源于无标记项在语义特征和视点分布上比有标记项更为宽泛的分布特征。 第六章为结论,对以上各章的讨论进行总结,但又不仅仅停留在总结上面,而是深入到宏观的层面,从民族认知方式差异上,对英汉语言语法体所存在的差异进行更为深刻的剖析。英汉语在语法体的类型学特征、分类体系、对立体系以及中立化体系上所表现出的差异,都与英汉民族认知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密切相关。英汉语言语法体的演化发展,分别从“理性”精神和 “悟性”精神出发,形成了两种语言语法体对立和中立化的一系列重大差别,而这些重大差别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英汉民族的精神发展。 在理论构建过程中,语法体的概念得到了重新定义,提出和引入了一些必要术语和概念,如时间指向功能、标记值、均等对立、缺省对立、广域对立、狭域对立、双边对立、多边对立、可中立化对立、永久性对立、中立化、横聚合中立化、纵聚合中立化等。在方法论上,采取了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从内部到外部进行对比研究的思路,有破有立、破中有立、重在确立;在理论构建过程中,理论与语料库考察相得益彰,彰显了语言学的实证性质,研究成果既有助于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也有助于揭示语法体的习得机制,同时对汉英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