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临床上符合外感高热(重症肺部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运用养阴清热法进行扶正祛邪治疗,其它抗菌、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按西医相关诊疗常规进行;通过对临床指标的评分和相关脏器功能、感染和免疫指标的观察对照,判断病情的转归与预后,从而评估养阴清热法对治疗外感高热(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了解养阴清热法治疗外感高热(重症肺部感染)的优势之处,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结果,明确阴阳二气的同等地位,改善外感高热阴液损伤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力争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导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治疗外感高热独特的见解和其深刻的证治体会,以祖国医学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研究资料,采用养阴清热法治疗外感高热(重症肺部感染)的中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抗感染、化痰止咳、给氧、雾化吸入、营养支持疗法等治疗的基础上,用导师经验养阴清热协定方辨证论治同步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感染、化痰止咳、给氧、雾化吸入、营养支持疗法。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理化指标(血常规、胸片浸润影、PCT指标、肝肾功能等)以及患者临床症状前后对比:咳嗽、咯痰(痰量、颜色)、出汗情况(汗量)、体温、大便质地、水肿程度变化、营养状况、舌脉变化,并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程长短、患者体温下降时间、抗生素DDD使用值、肺部感染评分等情况,最终评估养阴清热法对外感高热(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纳入本临床研究的40例外感高热(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男性21人,女性19人。在体温疗效方面,治疗组20例患者服药后,19例在4小时内体温下降0.5℃,1例在4小时之内体温没有下降0.5℃;对照组20例患者7例在4小时内体温下降0.5℃,13例在4小时内没有下降0.5℃,并且两组对比后得出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在退热时间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35%。且通过对照后得出P<0.05,有统计学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养阴清热法对外感高热(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体温疗效显著。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人数为12例,显效人数为4例,有效人数为3例,无效人数1例;对照组痊愈人数为3例,显效人数为5例,有效人数7为例,无效人数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且通过两组对照得出P<0.05,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其中,治疗组影像学显示治疗后炎症较治疗前吸收的有17例(85%),3例(15%)影像学无明显改善,对照组吸收明显的有12例(60%),8例(40%)影像学无明显改善,两绀样本经x2#检验,统计得出P<0.05,故治疗组与对照组影像学疗效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20例治疗前平均氧合指数为209.49±35.46 (mmHg),治疗后平均氧合指数为307.24±59.97 (mmHg),对照组20例治疗前平均氧合指数为207.13±.56 (mmHg),治疗后平均氧合指数为267.24±37.29 (mmHg),两组样本经方差分析,统计得出P=0.000,有统计。学差异,故治疗组与对照组氧合指数疗效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组20例患者治疗前平均白细胞计数为14.13±5.47(×109/L),治疗后平均白细胞计数为8.66±4.39(×109/L),对照组20例患者治疗前平均白细胞计数为12.73±6.66(×109/L),治疗后平均自细胞计数为9.06±2.09(×109/L),两组样本经方差分析,统计得出P<0.05,故治疗组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变化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20例患者治疗前平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3.25±8.53,治疗后平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5.60±9.54,对照组20例患者治疗前平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1.62±10.96,治疗后平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6.16±7.76,两组样本经方差分析,统计得出P>0.05,故治疗组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养阴清热协定方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血象、氧合指数、影像学等改善较明显。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2例,有效14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样本经x2检验,统计得出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还是可以说明中药对中医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本研究中,治疗组在药物作用时间、退烧时间、临床疗效(包括肺炎指数积分、氧合指数、影像学、血象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养阴清热法通过改善患者相应的临床指标,从而降低了肺炎指数积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有积极的影响,同时降低了危险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P>0.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结果表明,养阴清热法对外感高热(重症肺部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